近日,一件明代五彩茶壶拍出了107.9万英磅的高价。其实,不仅明清瓷器近年来价位一路飙升,就连那些“土”得掉渣的高古陶瓷也开始“发烧”。
当然,这发烧也分个温度高低,高古陶瓷就是如此。在收藏界,高古陶瓷称得上正在发“高烧”,而在国内的拍场上,高古陶瓷则呈现“低烧”的态势,应了那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流行语。
为什么现在高古陶瓷有“高烧”、“低烧”之别?为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的杨克贵和北京匡时国际的副总经理赵强,让他们为读者一一剖析。
收藏界是火焰
所谓的高古陶瓷,指囊括宋元以前的陶瓷。说实话,高古陶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土”、“拙”……而明清瓷器给人的感观是:美、艳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明清瓷器自然就受到了收藏家们的追捧。
如果说明清瓷器的美是外在的美,那么高古陶瓷的美则是内在的美。内在的美,只能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显现出来,所以高古陶瓷要想成为收藏界的“主流”还需假以时日。
杨克贵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高古陶瓷处于“低谷”,几乎是无人问津,几元、几十元就能买上一件。时至今日,高古陶瓷的境况已经大大改观了。据他了解,现在民间有不少的收藏爱好者对高古陶瓷情有独钟,而且是热情不减,已经形成了一个收藏圈。收藏爱好者们对高古陶瓷的收藏热情也导致了高古陶瓷的价位节节上涨。举例来说,一件普通的高约30公分的汉代陶罐,原来也就几十元,现在的市场价起码也得二三百元左右;一件高约10公分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原来也就百元左右,现在的市场价大约在1000元左右……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古陶瓷的未来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对于高古陶瓷的未来前景,杨克贵很有信心地说:“买了就不会赔”。当然,不赔也得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买到真货。杨克贵这样描述古玩市场上的高古陶瓷:真货不多,精品不多,瓷器少、陶器多……他建议说,收藏高古陶瓷不要一味地追求官窑的东西,只要是东西对,民窑的高古陶瓷同样也很有收藏价值。
拍场上是海水
现如今,高古陶瓷在古玩市场上是红红火火,可是它们在国内的拍场上几乎是个“空白”。在国内的拍场上,明清瓷器一直是主流,而高古陶瓷基本上“不入流”。
究其原因?赵强认为,第一是因为国内的高古陶瓷精品、珍品少,即便拍卖公司征集到高古陶瓷的精品、珍品,那些拍品也可能需要定向拍卖;第二是因为国内收藏家购买高古陶瓷的欲望比较低。
据赵强介绍,国内的中国嘉德、中贸圣佳等拍卖公司也曾经在高古陶瓷上“试水”,可惜的是成绩单并不让人满意。赵强说,估价上万元的高古陶瓷,在国内的拍场上流拍已是家常便饭。据统计,有时一场拍卖会,高古陶瓷的流拍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当然,一些在国内成功拍卖的高古陶瓷,拍卖价也是相对比较低的。比如,一件汉代的绿釉人形灯,仅仅拍到了3080元;一件汉代五铢陶范,也仅仅拍到了6600元……
虽说高古陶瓷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一派萧条景象,可是在欧美的拍卖市场上却是捷报频传:一件高古陶瓷拍到几万元,已是司空见惯。比如,德国纳高拍卖公司在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拍卖了一件汉代彩陶官佣,拍出了约合9.1万元人民币。此外,高古陶瓷也曾频频拍出了约合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天价。比如,在纽约苏富比的2006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北齐的绿釉卵形罐,拍出了约合4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