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就要完整的”,是收藏投资者长期以来的理念,收藏者一般以器物完整无缺为准,而对于伤残器却不屑一顾,致使许多文物古玩在民间几乎遭到遗弃和毁灭,这是十分遗憾的。其实伤残器同样具有收藏意义与价值,尤其是精残器(指器型基本完整、工艺水平一流、材质精良,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它们的历史、文物、艺术、研究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可忽视。在完整器日益稀少的情况下,把眼光放到精残器上来,是一种明智
而且意义非同一般的选择。
残而不失美学艺术价值
真正懂得收藏和审美的人,不应该只欣赏完整的美,更应该懂得那种摄人心魄的残缺之美。残缺美反映出的实际是欣赏者的心灵美,是立足于收藏者超凡脱俗个性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升华。
伤残是岁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的另一种昭示,其美和艺术价值是不可磨灭的。一些虽残犹美的器物会给人以刻骨铭心的震颤与感受,有如让人面对世界著名的希腊断臂女神像维纳斯。我国的西汉青铜器马踏飞燕,刚出土时也是残器,如果不是大文豪、考古学家郭沫若的及时发现,险些遭到被遗弃的厄运,它大胆的构思,浪漫的造型,给人以惊心动魄的美感,令人叫绝,其仿制品被国家旅游局定为标志性的旅游商标和纪念品,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贵宾。
完整的东西不一定美,而美的东西不一定完整。一件藏品,虽局部残缺,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有艺术欣赏价值,就会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甚至因其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从而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对于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能以更加纯朴的意念注视它的艺术本质,欣赏它的美学境界,从中得到艺术陶冶。
残而不失学习研究价值
收藏者买进藏品,仅仅是完成了采购员的工作。把藏品整理安置好,也只是尽到了保管员的职责。要使自己的收藏有所提高,有所成就,就绝不能仅满足于当好采购员和保管员,而应争当一名知识渊博的研究员。要善于从历史、文化、艺术和工艺等方面对藏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由藏家转变为行家和专家。
收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藏品是历史的缩影,每件藏品都深深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藏品,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藏品实物去研究、挖掘、解读历史,这样才能实现藏品的真正价值。
伤残器在初学收藏阶段是最好的“老师”,就在收藏成熟阶段有些也属不可多得的标本。对于初涉收藏领域的人,了解藏品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品一次,这是众多藏家的切身体会,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藏品鉴定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不接触真品,而仅凭书本就能掌握藏品鉴定知识和方法是不可能的。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完整的精品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伤残器无疑是收藏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实物向导。
伤残器易看易懂,多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真货,具备一定知识的初入道者容易辨识。买回家后可作为学习研究的实物标本,从而达到锻炼提高眼力的目的。另外,古玩市场上伤残器仿冒赝品相对较少,真品率较高,走眼受骗的概率较低,也有利于保护藏家的健康收藏心理及收藏积极性。
器物伤残是时间悠久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历史的一种演示。伤残把历史之谜和悬念传了下来,让世人去回味、去研究、去探索,使其在收藏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不少收藏和研究古陶瓷残器和瓷片的藏家,他们不但收藏了大量丰富的藏品,开阔了视野,而且对它们还有很深的研究,并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论文和专著。
残而不失历史文物价值
伤残器有的系历史磨难与自然力的变故而留下的疤痕,它本身就是沧桑岁月的见证。不经意地弃之,就会把某个历史片断推向永不能解的迷雾之中。
搞收藏就是收藏历史,因为收藏对象是一定历史文化的产物,又是当时历史文化成就的物证,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文物信息,折射出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容。因此,一件藏品既珍贵又完整,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当它有所伤残而不完整时,却并不一定削弱其历史文物价值的珍贵性。有的因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存世量可能绝无仅有,因而弥足珍贵。
近年来,为了深入研究明清官窑,全面了解官窑的生产原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江西景德镇珠山区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残器和瓷片。发现了永乐青花釉里红终结瓶、红釉盖盒、黑釉刻花香炉以及内红釉外釉里红赶珠龙纹大碗等,都是未见传世的瓷器,是极为珍贵的孤品。有不少瓷器品种,如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云龙纹梅瓶、红釉刻花云龙纹梅瓶、内白釉外釉里红龙纹小碗、黑釉划花鼎式香炉和宣德仿哥釉小罐等,为以往的考古资料和传世品中所不见。另外,还出土了其他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标本,均为以往罕见之官窑遗物。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探讨明代早、中期御窑的范围、烧成技术、产品特征和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考古人员还从10余吨元代至明代的官窑瓷器残片里,复原出官窑瓷器1000余件。这些官窑瓷器部分已经在景德镇市的龙珠阁内公开展览,引起轰动。
残而不失市场经济价值
以往,收藏者一般认为残器只有研究价值,但是没有什么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残器的艺术价值大于投资价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就是对瓷器的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但近几年,随着人们收藏观念的多元化和精品越来越少,精残器的投资收藏价值也开始受到市场人士的关注,导致一些残器精品的市场价位也迅速上涨。在国内举行的一些小拍上,精残器的成交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成为投资者的新宠。如在中国嘉德第82期周末拍卖会上推出的明崇祯青花花鸟筒瓶,口微伤,估价1.5万元至2.5万元,最终成交价为6.82万元;在太平洋第7期拍卖会上,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宝纹壶,有冲,起拍价3.5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2.1万元;在北京翰海第42期拍卖会上,一只清康熙青花花觚,口爆釉,起拍价2.8万元,成交价也达到了8.14万元。而在收藏品投资理念更为发达的国外艺术品市场,即使在大公司举办的重要拍卖会上,精残器一直以来受欢迎的程度更是有增无减。
伤残器虽然有收藏价值,但也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要尽可能选美选精。选购伤残器除了应注意去伪存真外,还要去粗取精,尽量选择器型美、纹饰美、工艺精和产地正的残器,以确保其较高的残缺美欣赏价值,使其在经济上能保值增值。拿古瓷来说,明以前的古伤残瓷器、明清官窑伤残瓷器、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如果能够得到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珍稀之器,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另外,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既易于修补,又可提高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伤残器的处理也是一门学问,一些伤残器经过藏家的深思熟虑改头换面后,又成了新的很有价值的古玩。如:宋代的钧窑瓷器,其釉色千变万化,美丽至极,但完整器极少,若凤毛麟角。于是,明清时就有人将其碎片收集,拼凑组合成挂屏,有的还在其上请名人题句,至今又成了另一类价值不菲的古玩。
在漫长的收藏征途中,留心于精残器物,不仅价钱比较实惠,还一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奇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藏家如遇到精品残器千万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