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国文化年”的开场大戏,《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自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揭幕以来,观者如潮,截至画展结束,参观者大约可以累计到近40万人次。目前画展正移师上海美术馆展出,同样引发了全城轰动。据举办者介绍,该展览明年还将转至香港展出,同时他们对三站参观人数突破100万充满信心。
“画展为何如此大受欢迎?”国内媒体则是议论纷纷。在各式各样的揣度中,印象派绘画在市场上的价格不菲无疑成为画展吸引人们眼球的原因之一。而主办方不失时机通过传媒对外的宣称,“这51幅参展的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市场价值达到80亿人民币(即这批作品此次展览的保险总额),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推出的市场价值最高、整体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次外国经典艺术作品大展”,亦为画展极度升温的助燃剂。的确,20世纪以来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一直是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宠儿,而不断被刷新的天价也借助传媒的力量传达到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无论是在西方,抑或是在东方,人们在观赏印象派作品之时,总是将它们与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是印象派画家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别样的现代“赏画”方式。
法国印象派在艺术市场中的无限成功,得益于19世纪其创生之初即与现代艺术经纪制度的相伴而生与有机结合。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画廊即肇始于印象派时代。19世纪中期随着旧的艺术赞助机制的逐渐削弱,印象派画家们仓促之间被推向他们极为隔膜的艺术市场,而新兴又异常活跃的艺术经纪人恰恰成为了他们的“收容者”与“吹鼓手”。以保罗·杜兰·鲁埃为代表的法国艺术经纪人群体不断运用市场的手段推高印象派画家作品的价格,并将其推荐到欧洲各国以及新兴的北美艺术市场。据1875年巴黎一家拍卖行的成交记录,莫奈作品的拍卖价已经达到165法郎至325法郎之间,雷诺阿作品则在100至300法郎之间,西斯莱作品也能够以50法郎至300法郎的价格成交。为了进一步提高印象派画家的声誉,尤其着眼于销售渠道的拓展,保罗·杜兰·鲁埃、乔治·皮蒂等人甚至试图建立一种国际性的联盟或组织。德国的凯勒&赖纳画廊与卡西尔画廊及时地对法国同行做出积极的呼应,前者与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批法国新锐艺术经纪人一起发掘新印象派的商业价值,而后者则通过与保罗·杜兰·鲁埃缔定盟约来引入法国印象派艺术,这些做法的结果是法国印象派逐渐在德国泛滥开来。20世纪初期,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德国、美国的画商们渐渐联合起来,共同分享法国印象派的艺术资源,并通过国际性的艺术巡展进一步扩大印象派的美誉度,使之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人所周知。
19世纪末,不断发展的北美经济已经在全球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美国,富裕人群快速递增,富豪们奢华的程度甚至令欧洲旧大陆的高傲贵族也艳羡不已。但是无论是血统抑或是文化传统,美国与欧洲仍难分彼此;在另一方面,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也仍在巴黎,这些都构成了美国对欧洲艺术的认同基础。随着印象派艺术的传播,美国也成为其最重要的“受容者”。事实上在保罗·杜兰·鲁埃的年代,美国已经涌现出不少关于法国印象派的忠实收藏者。到了20世纪初,由于像洛克菲勒家族、巴恩斯家族为代表的美国豪门大族的积极参与,美国已经成为全球除法国之外的印象派作品最大的收藏地。这些收藏最终奠定了如今美国那些名闻遐迩的美术博物馆的价值与地位,如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等等,而另一些仍有收藏家后代们所保有的印象派藏品则市值惊人,为全球收藏家、收藏机构以及拍卖企业、各式各样的掮客所觊觎。如1872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巴恩斯,是以制药业发家的实业家,1920年他的个人收藏就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如今巴恩斯的艺术收藏是全球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最完整的收藏之一,其中单单雷诺尔的作品就达到了180余幅,总价值超过60亿美金。2003年5月巴恩斯的艺术收藏品曾在美国纽约展出,轰动世界。也体现了20世纪初期美国收藏家对法国印象派与后期印象派作品的收藏几近癫狂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整体趋于和平,西方世界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虽则西方新的艺术形式与新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但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法国印象派画家仍占据着主流地位。以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苏富比拍卖公司与佳士得拍卖公司无疑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家专业公司。苏富比拍卖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日内瓦等城市举行数十次大型艺术品拍卖和超过500次中小型拍卖活动。拍卖的内容除艺术品外,还包括古董车、邮票、名酒等共70多个拍卖项目,总成交额达十多亿美元。以1995年的数据为例,这一年苏富比全球拍卖的总额为16.6亿美元,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分的拍卖总额即达到了3.63亿美元,是对苏富比营业额贡献最大的专场。为此苏富比拍卖公司很早就相应成立了名为印象派及当代艺术的部分,专门负责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画家作品的征集与拍卖,而该部门网罗了有关印象派的鉴定、市场评估、市场行销的全球专家。佳士得拍卖公司的情况也非常相似。由于关于印象派画家作品的拍卖事关全局的成败,因此两家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中有专人负责对该部门的管理,也使得该部门成为公司中最有权势的部门。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日本经济蓬勃发展,国力明显提高。至80年代,日本收藏家以特有的对印象派的热衷不断推高了印象派作品的价格;同时日本对印象派艺术的大肆收藏,也让印象派真正地走出西方世界,并奠定了印象派作为全球艺术市场中“硬通货”的地位。亚洲地区的收藏家热衷于印象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的原因包括:1、印象派艺术对日本现代艺术的极大影响。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面西化,意识形态谋求脱亚入欧。许多日本赴法留学绘画的画家大多受到当时印象派的影响,回国后他们各自成为日本现代美术的开派大师。因此印象派对日本现代艺术影响甚巨。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成功的日本企业家也开始收藏西洋画,如冈山县的大原,收藏、陈列的皆为受到日本现代艺术家竭力推崇的印象派作品,因此“印象派便是西洋绘画的代表”的印象一直维系至今。3、印象派对于世俗生活的描绘易于引起日本观赏者共鸣。4、印象派艺术所代表的上流社会或中产阶层的格调与亚洲新兴富裕阶层间的心心相应。等等。但是从80年代后期日本西武百货公司以13亿日元拍得莫奈名作《睡莲》来看,在日本泡沫经济鼎盛时期,一些企业已经把购买印象派名画与启动“收藏式公关”联系在一起。企业性收藏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收藏达到融资甚至赚钱赢利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参与收藏的过程中,搏取良好、明显的广告效应,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无形资本的合金量,以特殊的公共手段,树立起企业的自身形象。而当日本企业以如此的心态投身印象派艺术品的收藏,则不计成本而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即成为一种更主要的或终极性的目标。印象派画作的屡创新高也让那些日本企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这自然是支付同等价格的广告费也无法达到的公共效果。于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竞拍声中,印象派画价的涨幅似乎永远没有尽头。1975年,《今日世界报道》发表了著名市场分析师皮克在经过长期数据研究与市场分析后的结论:“预防通货膨胀的最佳投资方式是购买法国印象派绘画,因为在道琼斯指数平均上涨38%的情况下,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价格令人震惊地上涨了230%”。
事实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情形则截然不同了。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塌、欧美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国际艺术市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开始进入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衰落。那么在国际艺术市场中印象派作品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事实是很多数据支持了“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具有某种稳定性与抗跌性的市场属性”的共识。譬如1998年6月苏富比伦敦公司以3300万美元的价格将莫奈的《荷花池和小路》拍出,这个价格是如此之好。而在拍卖之前它的最初估价仅为区区700万美元,绞尽脑汁且胆大妄为的经纪人们最终才将其参考价确定为1500万美元。当然经纪人们抬高参考价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但主要是出自作品自身特殊性的考虑,而非针对市场的考虑:“这件作品非常珍贵,因为在过去的拍卖中很少看到莫奈画他花园中的日本小桥”。莫奈《荷花池和小路》成功拍出后,著名艺术市场分析家伦敦的詹姆斯·劳德尔进一步认为:“如此高的价格,并不是说收藏家还是象在80年代那样在采购名画,90年代的特点是印象派画家精品的价钱会更高,而大师的二流、三流作品的市场价格则增幅较为和缓。”苏富比的资深人士还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这些中间和低档的名作与其价格,反而能衬托出一些较好作品的质量和成交价格,这对市场更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1997年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因信息技术革命而逐渐走强,令人吃惊的是印象派画家中间档次作品的上拍数量也大幅的增加了。市场的需求是出现增幅的最主要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在拍卖公司之外,一级市场的交易仍然十分强劲。事实上,从1991年以来大多数名作出售的最高纪录由艺术经纪人所创造,其中包括1993年以5700万美元成交的梵高的《有柏树的田野》、1997年以5000万美元成交的塞尚的《静物》。甚至连苏富比这样的拍卖公司也兼顾这样的业务,如1997年苏富比就以5000万美元售出了一幅雷诺阿的作品。根据90年代苏富比一位资深人士提供的数据:“(我们的客户中)现在有20%至30%的客户愿意承担500万元以上的价格,有10%至15%的客户愿意出价1000万元以上。现在的亿万富翁是以前的100倍,他们大部分是在华尔街、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发财的。”90年代后期艺术收藏的楷模当推“梦工厂”与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保罗·阿伦,他的成功更成为范例引导了更多新人地加入。正如当时纽约的著名经纪人理查·费根所言:“我们开始掌握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富翁群体名单,(我)可以进而认为90年代泡沫经济的危机已经烟消云散!”
研究人士同时认为,亚洲的加入也是国际艺术市场在90年代逐步摆脱危机的原因之一。虽则1997年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经历过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亚洲收藏家的实力仍不可小觑。当然,亚洲地区收藏家的兴趣点大多仍停留在各民族国家的文化理路上,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除了日本收藏家之外,大中国地区的香港、澳门、台湾部分以及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印度,还有盛产石油豪富的中东地区,皆有为数不少的推崇西方艺术品的收藏人士。面对此领域业务的迅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苏富比、佳士得曾先后做出相应的调整。据苏富比管理层约翰·唐考克的介绍,通过国际性拍卖公司拍品巡展会地点的选择可以看到他们对目标市场的某种预测与判断。的确,由于时间与成本的原因,佳士得、苏富比一般只能在全球范围选择4个地点举办“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品专场”的国际巡展。纽约、伦敦是西方世界两个固定不变的地点,而东京是80年代在亚洲的最佳选择。90年代末香港替代了东京,而台北则争取到了另一席。
进入新世纪,国际艺术市场的变动端倪初显。截至到2004年,世界名画拍卖前十位的排行榜已是斗转星移。2000年以后出现的天价分别为:第一位,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100400万美元,2004年;第三位,鲁本斯《对无辜者的大屠杀》,4950万英镑,2002年;第六位,毕加索《双臂抱胸的妇女》,5560万美元,2000年。仅仅4年,即有如此地改观。尤其是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跨上了1亿美元的新台阶,已为艺术品价格的上升空间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以2004年的情况来看,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销售情况显得尤为乐观。
2004年5月7日为期两天的苏富比“纽约春季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会”落锤,拍卖会共有39幅作品参拍,汇集了多位大师的精品,最终成交作品28幅,总成交额6560.4万美元。其中,苏富比专家力推的雷诺阿油画精品《玫瑰花丛中》(1882年创作),不负重望以2352.8万美元的高价拍出。这幅作品多年来一直被誉为最伟大的印象派作品,自1937年后便未在公众场合展示过。在被珍藏了65年之后,此次在纽约苏富比重放异彩。此外这场拍卖会第10、11、12号三件拍品是来自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其拍卖所得款项归入该馆的艺术基金。其中的第11号拍品是德加的《一个女芭蕾舞演员》(大约作于1885-1890年间),以 1064.8万美元的高价最终成交。
2004年6月下旬,佳士得与苏富比在英国伦敦分别举行“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拍卖会”,加上苏富比另一专项拍卖“当代艺术专场”及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专场”,总值已逾一亿英镑。其拍卖结果不仅牵动着大师级作品在国际市场的行情,也为画廊及私下交易勾勒出新的指针。一些新买家成为了拍卖的最大收益者;而对于众多竞拍者来说,印象派艺术品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品味与经济力的象征,同时也是保值或投资很好的工具,故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此一行列。
据台湾《典藏》杂志秦雅君的介绍,台湾的收藏家目前在这个项目上的收藏金额约在六百万美金左右,也算是顶级的藏家了。拍的内容从印象派到当代艺术都有,这也是20年来台湾艺术市场的发展培养起这些藏家的兴趣与价格的接受度。他们多数拥有很多国外的经验,拍卖公司也会长期提供相关的信息,使得他们不仅建立起自己收藏的方向,也懂得如何回避投资错误的风险。目前台湾跟日本一样,老画家的作品价格都已经接近印象派作品,像三千万的价格或许也能在国际艺术市场中买到一张莫奈的画作,这也是为什么开始有藏家会去买一些国际艺术品的原因。同时以货币流通性而言,印象派的作品无疑更具有国际流通性。而属于地区性的作品,大多因国内政经局势的变化,相对市场流通的情况也会受到影响。秦雅君认为“无论如何,一个成功的收藏家,视野一定是越来越广阔。”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在中国的急速升温,使得苏富比、佳士得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的“印象派与当代艺术拍卖专场”预展显得如此得适逢其时。事实是早几年,苏富比、佳士得就已经考虑并开始筹划在大陆内地举办国际艺术品拍卖预展。而无论是将上海抑或北京作为巡展地点,则意味着国际拍卖业巨头觊觎中国市场的野心已经显露无遗。
笔者曾在今年十月在北京与纽约苏富比公司资深付总裁约翰·唐考克进行过一次深入的交谈,他认为未来的中国大陆将会是印象派作品最大的输入区,因为这里的专业人士对印象派非常推崇,而普通人们也对印象派十分了解。然而,更根本的原因是大陆经济的发展以及富裕人群的激增,这才是国际拍卖业巨头真正看重的。
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资深华人专家叶正元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越洋采访中,也明确回应了上述的观点:“佳士得感觉到中国藏家已开始把目光投向印象派画作。我想,全世界艺术品收藏家之所以热衷网罗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印象派作品的美非常易于欣赏,的确是十分值得买家投资的对象。”“这次奥塞博物馆印象派大展肯定会对打开、拓展中国的印象派画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十分看好中国的印象派艺术品市场,它有着巨大潜力。佳士得明年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