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目前的当代艺术市场是被所谓的几个艺术“大腕”垄断的市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目前的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着市场份额分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维持多久?这种分级现象是推动还是阻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它的存在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艺术市场?
编者按:目前的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着一种大家默认的现象,即市场份额分级制度,市场好象一座金字塔,市场份额被金字塔顶端的人占有或者左右,这个即我们本期提出的市场份额分级现象。把目前的这种状况放在美术史当中,它有什么样的特殊作用?经济危机把市场带入了寒冬,我们该如何冷静面对市场,为艺术市场找到新的出口?
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 高文漪
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打击是最好的教科书
从普遍规律上说,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大腕”现象,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影响或者引导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艺术市场当然也不例外。从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程度上来说我个人认为是利大于弊的,但垄断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旦垄断,佼佼者或者引导者就变成了这个行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任何艺术家、画廊或者拍卖公司成为“大腕”都不是偶然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必定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有效地将其放大和发扬了。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并且行之有效地去深化和发展它,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和空间。
中国的艺术市场不是一项政策或者一部法律的颁布就能让它健康健全起来的,就像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一样,必定要走过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收藏从客观结果上是可以带来可观收益的,因此才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才能形成市场,我觉得对于收藏总要走过“投机—投资—收藏”这样一个过程,投机失败后必然会带来冷静的思索,为投资和收藏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投机的不断出现必然导致一次次失败,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打击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次洗涤和沉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也是必然的。投资和收藏将变得越来越理智,也是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市场体系的必经阶段。
艺术史学家 吕 澎
每个人都需要有牺牲精神
在过去几年,有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非常高,这里有市场的原因,但是,那些“天价”艺术家的艺术的确是90年代以来重要的艺术史文献。他们的作品之所以给人一种“垄断”的印象,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持续高价的事实。如果有新的杰出的艺术家出现,他们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就会改变这个印象。
直到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成为人们普遍理解的艺术,进入教科书需要时间。尽管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经济也获得了发展,我们的体制改革仍然非常滞后,旧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根深蒂固,这样,国家资源还远远不能充分地用于中国当代艺术,所以,单单依赖于还没有制度保障的市场将使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影响。不过,大势已定,随着时间,当代艺术的发展将会出现“风起云涌”的态势,当代艺术在市场的地位将根本不是问题。
进一步地推动体制改革,应该是推动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新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导致的。就此而言,前面的道路还比较漫长,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牺牲精神,为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艺术市场尽可能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大趋势画廊公关经理 庄国琳
唯有具有美术史定位的作品才能流传久远
一个艺术家若在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然会吸引媒体、买家、画廊、美术馆、策展人及艺评的特别注意,相对的,他们获得其它人的关注及典藏的机会就会比较大。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经营艺术家就如同经营产品品牌一样,只是属性不同,一个品牌若是强势且居于领导地位,获得消费者青睐的机会相对的一定会比弱势品牌机会较多,市场占有率自然而然就会比别人高,相同的,这个概念放在艺术市场也同样。
份额分级现象,是一种市场供需问题,若从中西洋美术史来看,这个现象应该很多时代或许多地方都曾发生,只是名词可能不一样而已。金字塔顶端的大师级作品,便会吸引经济能力强的收藏家典藏;反之若是较年轻或是刚踏入艺术市场的收藏家,可能就以较低金额或是较年轻艺术家之作品为收藏对象。因此,这样的分级现象,其实应该可以视为一种自然的市场区隔现象。
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艺术市场,最重要的乃是应该建构在美术史上,因为唯有具有美术史定位的作品才能流传久远;另外,艺术的从业人员包含画廊或是艺术家也好,切莫短视近利,若采用太短期暴利的商业模式进行市场操作,最后受伤的不只是收藏家,连艺术家和画廊都会受到影响。
武汉美术馆馆长 樊枫
市场炒作把艺术品收藏的含义改变了
这种垄断市场的现状,在中国艺术市场有点扭曲,大家不是把作品当收藏品看,而是当期货看,很多人跟风,收藏是为了增值,这不是艺术本身的问题,是市场炒作的问题。这种现象我们叫做“击鼓传花”,所谓游戏就是作品在我这里经过某种炒作后再在市场上流通,作品停止在谁的手上,谁就要有资金的投入,然后他想要把这个作品再卖出去,就很难了。
艺术品的价值在运作传递的过程中,和它的市场价值是不匹配的。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国外艺术家和相关人士,他们说在国外很少有已故的画家的画没有当代人的卖的高,这个现象是不会有的,当代的作品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应该说当代艺术是具有再生性的,至少可以再画类似的画。是市场炒作把艺术品收藏本身的含义改变了。一个时代不会只有那么几个艺术家,另外也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只是没有受到关注而已。
这种所谓垄断现象我估计还要持续三年,这种金字塔现象是种过度时期,艺术是不断发展的,有推动的,有传递的,某个人长期垄断是不可能的。中国这几年市场特别火爆,在国际上特别突出。这个和爆炒、跟风是有关系的,大家对艺术没有客观的认识,不能客观的看待艺术品五十年以后的价值,以后的五十年国际状态也很难看到,不是人们想象和预料能够估计到的。
边缘之边当代艺术基金发起人/当代艺术收藏家 赵 庆
“大腕”垄断只是对市场有误判和误导的强势话语
这是个只能用问题来回答的问题。 “垄断”是个什么概念?对市场的控制到什么程度算是垄断?“大腕”垄断了什么?我的观察是所谓“大腕”垄断是资本与媒体合作形成了一种对市场有误判和误导的强势话语而已。这种提法更像是媒体与批评家有意无意杜撰出来的自欺欺人的新闻神话而已。任何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层级制的金字塔型,只要有交易存在,这些现象就会存在,不同的只是风水轮流转,转到谁而已。
媒体和艺术圈是个名声产业,习惯把一个简单问题特殊化,扩大化。按当下时尚说法“事件化”。任何一个初级市场,特别是像中国特色的初级市场,任何“现象”都不用太大惊小怪。只要有人出钱出力出热情,都是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其自身的自律和优化机制,最终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但没有一开始就是有序的,一开始就有序,一是不可能,二是大家就没热情了。这多少有点像从盲目的恋爱到理性的结婚一样。
“健康有序”的艺术市场长什么样?是中国特色的“健康有序”,还是西方业已成型且正在被打破的利益分配机制?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很多业态的运营机制和赢利模式。艺术市场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画廊,拍行的分配格局一定会被打破,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和成本是必然趋势,这对终端买家和卖家都有益处。重要的是如何提升买家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而不是过分的依赖专家。
厦门宏宝斋/北京798宏艺术中心负责人 张 宏
“共和”才会建立一个规范市场
我感觉这种控制市场现象在推动市场方面,有一定的潜在性,有它的意义所在,各个行业似乎都有这种现象,艺术品能够达到垄断的只是艺术家的作品,画家是个个体性的,垄断大的市场是不容易的,每个画廊代理的画家都不一样。
很多画廊与大的财团或者艺术基金,银行投资者不同,只能代理艺术家初级市场;他们没有长远资金的运作各个环节。又没有团队精神,在艺术市场中賺大钱很难,反之大的财团艺术基金,银行投资者与拍卖行,批评家配合密切操丛市场,大的机构考虑的是短期的获利对整个市场是有影响,从作品的收集到运作时间都是比较短的,这就形成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上价位特别高,对整个市场的垄断性就特别的突出,至于说维持多长的时间,有待观察,我想投机者思维像炒股一样。所以艺术家与大的机构合作要考虑一个问题,他的未来性质是什么,是短期的获利或是炒作一下就跑了,我认为这对艺术家很重要。
无论市场发生什么变化,一个好的艺术家,他本身的态度是什么?要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画廊、艺术机构也要很理性去运作,并不是炒作。然后是收藏家跟拍卖行的结合,要做得好有多种的原因,市场前期的铺垫,收藏家也要树立长期持有的信心。很多收藏家买了画,过一年多涨了就卖了,这样子整个市场很难良性,不能怪艺术家也不能怪画廊和收藏家,只有这几个方面“共和”才会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
秀瓷当代画廊负责人 胡惠君
画廊机构要做的就是打破“垄断”
所谓的“大腕”垄断艺术市场,第一,因为没有新的东西出现,但这一现象很快就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一定会有新的东西来取代了!第二,画廊机构要做的就是打破“垄断”,重塑艺术市场新生态,将是下一步趋势。
无论是从所承担的市场职责,还是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来看,拍卖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画廊的角色。炒家就是看拍卖公司的成绩去定论一个艺术家的好坏的,就这样形成了市场份额分级现象,促使许多藏家和炒家去哄抬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价值,进而使其成为天价艺术作品。还有更过分的买家常常绕开中间渠道,直接与艺术家进行交易。慢慢地就形成了现在的畸形艺术市场。
要想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艺术市场,画廊机构担当的是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直接接触艺术家的机构。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画廊是在当代艺术市场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拍卖行才是二级市场,其次是艺术博览会。中国艺术市场上,目前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与处在领导地位的画廊形成了利益冲突。直接让作品进入拍卖,而有些艺术家在利益的诱惑下也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拍卖公司合作从中获得暂时的暴利,在拍卖行业火爆和热闹的局面下,中国画廊业却举步维艰。
存在画廊负责人 张敏
分级现象会把圈子越画越小
在当代艺术市场存在“大腕”是正常的,但被大腕垄断是不正常的!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有四大天王,炒作来炒作去、拍卖来拍卖去,全是他们那一些让人眼熟的作品,画廊、藏家、拍卖公司也都有所谓的“权威机构”,大家也总是愿意被这些“权威”左右,关注他们所关注的。
画廊作为艺术市场的重要环节,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画廊要去发现和培养艺术家、举办展览培养观众和藏家,这都是整个艺术市场繁荣和受关注的必不可缺的部分,画廊位置的消弱,造成新的艺术家难以被挖掘,艺术爱好者无法参与艺术品消费等等恶果,目前的这种分级现象,其本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会把圈子越画越小。当然这样的操作模式把利益放大到最大程度,拍卖公司频繁的举行拍卖会,但我们能看的只是在少数的高端收藏者和少数的高端艺术品之间进行,很多活跃在艺术市场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是出于经济目的。
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画廊是一级市场,拍卖行是二级市场,其次是艺术博览会。画廊是一级市场的主要经营主体,对于画家的推介、展览、媒体传播都有极大的好处,应当是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市场;拍卖公司是对一级市场产品的分流和再销售;三级市场是对二级市场的补充与支持。
纽约陈锦芳美术馆馆长/“为人类而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侯幸君
自由经济时代,谈不上分级
市场以一座金字塔的形式存在着是正常现象。不只中国如此,欧美也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有钱的人可买文化,买艺术。大资本家可以操纵市场,甚至他们可以制造时代的艺术潮流。我不认为中国此现象严重。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藏家根本很少,都只是抄短线的买家。更谈不上以大资本来制造艺术的走向。这是个自由经济时代,每个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谈不上分级!我倒希望中国的大资本家都能对收藏艺术有兴趣。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参与艺术收藏。
我认为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艺术市场,首先必须先①鼓励大众欣赏艺术,接近艺术,目前中国真正的欣赏艺术的人口不够。②艺术界能了解及欣赏当代艺术更少,对整个西方艺术史更是不懂。所以设立艺术欣赏课非常重要。艺术界能静下心来,少一点功名利禄,少一点急功近利,大家都为建立健康的艺术界做奠基工作。③推动版画收藏,推动文创,推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有市场的艺术家应有版画,使版画普及,使艺术作品普及。⑤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保护收藏家,使其不受伤,使有钱的人都来买画。家,办公室,公共场所都有很好的艺术品。艺术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不必为分级而分心。
广州汇豪社画廊负责人 黄丹松
重要是要有一套“市场规范”的行业标准
我觉得目前来讲,提出的所谓这些“大腕”垄断市场的现场很正常,一般都是追求“名家”嘛,而且“大腕”、“名家”也是占有优势资源,不过这也说明市场消费存在非理性。
市场分级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不同层次的收藏者对艺术品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认为只要人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存在。至于这种市场份额的分级现象对艺术市场的作用方面,我觉得阻碍说不上,反过来可能还会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的。至少有个“上中下”“高中低”,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有标杆性作用。
在当代艺术市场,我觉得首先应该是买家要理性。至关重要是要有一套“市场规范”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