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不知几时起,80后的一代被称之为“飘一代”。
他们似乎畅快的过着“飘一族”的生活,受都市文化深刻影响的他们是商业基因培育出的一代。他们看起来细腻、敏感而又神经质,好像总沉湎于自我游戏和冥想之中。
这一代人似乎不再把自己的目光停驻在一些社会、政治性的话题上,而是一头扎进个体潜意识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似乎很少有类似上几代人的那种彼岸性和理想主义以及由于知识分子使命感所产生的程度剧烈的痛苦感。宛若是自我虚空、精神漂浮的一代。
在艺术的世界里,这一代通过对毫无逻辑的戏剧化的陌生场景的创造,来表达着多杂无常的当代生活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他们的创造使人们不免想到他们是在卡通世界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一种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填补了政治意识形态后的空缺下,他们被贯之以“卡通一代”的称号。
这或许是代际话语建设的需要吧,有个刺青在总是显得好辨认的多;也可能是在某种层面上,这一代的人拒绝以渗透的方式进入传统机制的缘故。在对社会承受的“微痛苦”状态下,他们徘徊于郁闷、恶心、发呆和苦思中,他们的焦灼来自于他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迷惘。
有人说:人文精神再也无法抵挡物质高度繁荣的巨大诱惑和挤压,技术进步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共性空间的无限膨胀和人类个体精神空间的进一步萎缩,是真正意义的艺术的全面后撤。主流艺术退却后,或许会留下片真空。“卡通一代”努力在这空白中填填补补。他们夸张地向传统社会传递信息,让社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像旁若无人怒放的鲜花,也像花丛中的荆棘,时时用年轻而茂盛的清醒,为社会带来一阵阵尖锐的刺痛。
“卡通一代”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存在,但是就像社会的多元一样,这一代中同样是充满了多元化的因素,也让我们看到了与这并存的别样风景。或许对于所谓“一代“的定义,应是“一代”成为过往后才可以定论的吧,在当下我们所做的只能是表述,任何的盖棺收尾或许都显得有些草率。“卡通一代”或许染指了太多人为操作的痕迹。
这次展览的作品从多方面展现了80后的各种风貌和他们所关注的不同视角。有对器物文化的别致描绘,也有对都市生活的点滴感想和对消费文化的透视。更让我为之震撼的体悟是由于地域性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艺术家们对其生活关注点的不同。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体味到的可能更多是理性且耐人寻味的思考,似乎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浮躁,似乎好像有点“微快乐”的乐天派主义在……他们的创作来自他们真实的生活,在为生计和梦想奔波的他们此时融进作品中是再也真实不过的自己.
我想艺术作品的内在张力正是在跟时代的冲撞中产生的,落脚点还是人的感受和精神的深层。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让人灵魂激荡的内容,在这文明和时代的变迁下,饱满的精神元素或许更为重要些。如果是为了区别过去而区别,为了表达今天而表达,生将出一个什么定义来,那无疑预示着命名背后的某种精神价值危机的存在。所有的疑问都是从情感不能周全开始的吧!
毕竟“浮游”本身只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它是衣原体,去向何方,我们还不知道。
千山暮景,只影向谁去?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