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心中充满阳光的画家"

——《周宗琦的艺术》展览序言
  叶永烈 2006-11-08 15:28:56

  我知道周宗琦先生的大名,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是在一九八三年八月,我应上海《萌芽》杂志之约,写作关于傅聪的报告文学《家书抵万金》。在那篇报告文学中,我写及傅雷对于傅聪的培养,论及傅雷的艺术人才观。我引用了傅雷先生在一九六二年九月十日写给青年画家周宗琦先生的一封信:

  爱好艺术与从事艺术不宜混为一谈。任何学科,中人之资学之,可得中等成就,对社会多少有所贡献;不若艺术特别需要创造才能,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之艺术家,非特与集体无益,个人亦易致书空咄咄,苦恼终身。……热情与意志固为专功任何学科之基本条件,但尚须适应某一学科之特殊才能为之配合。天生吾人,才之大小不一,方向各殊;长于理工者未必长于文史,反之亦然;选择不当,遗憾一生。爱好文艺者未必真有从事文艺之能力,从事文艺者未必真有对文艺之热爱;故真正成功之艺术家,往往较他种学者尤少。凡此种种,皆宜平心静气,长期反省,终期用吾所长,舍吾所短。苦蔽于热情,以为既然热爱,必然成功,即难免误入歧途。……

  那篇报告文学,后来收到我的《傅雷与傅聪》一书。没想到,远在澳大利亚的周宗琦先生读后,给我来信。从此我与周宗琦先生有了交往。

  渐渐地,我对周宗琦先生有所了解:他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上海。父亲是沪上银行家,喜欢收藏字画、古董,耳濡目染,培养了周宗琦对于绘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他在中学时代就求教于著名画家颜文樑先生,学习绘画。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从一九六一年起,师从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亲随左右十六年之久。他致函傅雷先生,求教学艺之道,一则由于他熟读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把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奋斗精神视为艰难求艺的动力;二则由于刘海粟乃傅雷挚友。他的信由刘海粟转交傅雷,傅雷以蝇头小字写了满满三页信笺,为周宗琦求艺指路。傅雷写罢,意尤未尽,在信末又添一行字,嘱周宗琦细读盖叫天的《粉墨春秋》一书,以晤明“艺术一人生一伦理”之关系。傅雷关切之心益于华章。这封信后来收入《傅雷艺术随笔》一书,为艺海苦渡的青年指点迷津。

  一九七七年,周宗琦应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防、外交、经济部长基基爵士的邀请前去访问,此后定居香港八年。一九八五年,赴澳大利亚讲学并移民。在漫漫二十八个春秋的海外生涯之中,周宗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绘画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他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举办个人画展,佳评如潮。他的画作,获得中国画界前辈刘海粟、吴作人、颜文樑、谢稚柳廖静文、沉柔坚、张仃范曾陆俨少程十发刘旦宅唐云赵少昂的首肯与推崇,纷纷为之题词。二零零三年,当周宗琦从澳大利亚回归祖国、定居上海,这位“海归派”画家已经是名声在外,造诣深厚。

  观摩周宗琦的画作,不论是叶尖上凝聚着晶莹露珠的茵茵青草,还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爆出的嫩嫩新芽,不论是波光粼粼、暗香浮动的荷塘,还是春风拂柳时节那“红掌荡碧波”的白鹅,都给人一种明快愉悦、欣欣向荣的感受。周宗琦笔下的大自然,总是那么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固然大自然也有阴云密布、漆黑一团的时候。人类社会也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阴暗面。周宗琦本人的人生道路,同样充满坎坷崎岖。这位被海外记者称为“香港风流才子”、“当今唐伯虎”的画家,在感情生活上便饱尝苦果。然而,周宗琦说,不论在什么时候,即便是身处逆境、倍受打击之际,他的心中始终充满阳光。“画如其人”。周宗琦以醮满阳光的彩笔,创作了一系列明亮、向上的作品。在他看来,孔子的弟子颜回,在“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困境中,“人不堪其忧”,但是颜回“不改其乐”;莫扎特的晚年那么痛苦,而他的乐曲却给人欢乐;同样,贝多芬在命运受到煎熬之际,写出的《命运交响曲》却那样的震撼人心,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十七世纪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的作品,也往往在深沉、厚重的画面中,闪现明亮的光束……正因为这样,周宗琦的作品总是晴朗的,充满希望。即便是在他隐喻“文革”苦难的灰色基调的画作里,也同样如此:透过那陈墙旧垣上的一个小洞,射来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他称这一缕阳光为画面的亮点,意味着未来是灿烂的,意味着“既然冬天已经到来,那么春天还会运吗”。傅雷先生说:“人是生活在太阳底下的。人接受了太阳的光和热,就应当把它传给别人。”周宗琦的作品,正是传递着太阳的光和热,歌颂爱与生命。他曾说,“不管生活有多艰难困苦,心中要有阳光,画中要有亮点,创造真、善、美的境界,这就是我的艺术观,我的绘画宗旨”。

  周宗琦的艺术之根深深扎于华夏之地,而在漫长的海外生涯中他又广泛汲取西方艺术的营养,我问这位“海归派”画家,如何看待中华文化与西方艺术?他的答复非常明确:“走中西结合之路!”在他看来,不能停留在一家一派画家的皮相摹仿上,应该像蜜蜂那样广采百花之长,才能在绘画创作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的作品,在继承中国画传统之中,融入西洋绘画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因为这样,画坛大师门在评价周宗琦的作品时,总是称赞他中西结合、勇闯新路:程十发为他题词“溶中治西”,赵少昂为他题词“艺术贯中西”,唐云的题词则是“画溶中西,别创一格”。一位海外评论家这样评价周宗琦的作品:“用中国人的眼睛观察世界,并用西洋的技法,结合到自己的脑中,画出他自己的画。”除了画油画、国画之外,周宗琦到了香港之后,从一九七零年开始研究在中国宣纸上画“不中不西”、“又中又西”、“有中有西”的彩墨画。这正是他大胆创新、走中西结合之路的成功之举。他的彩墨画别具一格,受到了欢迎。他还以为,写生不止于貌似,还要传神。兼具“形”、“神”、“意”三者方为佳作。

  周宗琦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世界,一直保持一颗艺术纯洁的赤子之心。他锲而不舍、几十年如一日攀登艺术高峰。即便是在海外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宁愿做杂工,也不愿画行货画。他一直真诚地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刘海粟先生曾经题了一个斗大的“爱”写赠他,那就是鼓励他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艺术,尊师敬友,对爱情忠贞不渝。周宗琦正是怀着一个“爱”字,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艺术。他一直把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奉为自己的座右铭:“艺术家,要真,做一个艺术家之先,先要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画家观画,更重技巧。我观周宗琦的画,偏重意境。我最喜爱的是他的两幅作品:

  一是《不屈的生命》,画的是从石缝中艰难地“钻”出来的一棵兰花,迎风招展。香港著名实业家安子介博士在生命垂危之际,在病房中一直悬挂着周宗琦的这幅彩墨画,那顽强不屈的兰花,给了安博士战胜病魔的力量。

  二是《月下独步》,从高处俯视澳大利亚的广袤的森林,中间是一条笔直的小路,周宗琦独自行走其间,银色的月光更显得他形单影只。这幅画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身居异国异乡的他,心境茫然,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的形象写照。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周宗琦在海外经漫长的探索,决意回归故国故乡。他整理历年画作,挑选精品,在上海举行画展并出版画册,希图对往日的艺术历程作一个回顾,同时也准备开始崭新的艺术探索。在这“总结过去,开始未来”之际,他约我写序。作为画界之外的我,不揣冒昧,写了以上的行外话,权且向广大读者介绍周宗琦其人其画。不当之处,敬请诸画家教正。

  二零零四年七月六日
叶永烈

于上海“沉思斋”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809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