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陈丹青、阿城等人称之为摄影的启蒙者,他以其创办的《摄影家》对大陆摄影的推动,被大陆摄影界称之为“中国摄影教父”。日前,台湾摄影师阮义忠大型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对阮义忠作品进行最全面性回顾性的大型展览,其中,阮义忠最为知名的《人与土地》系列的86张照片,在此次展览中予以完整地展出。阮义忠说,这次展览对他而言,可称得上是空前的规模,“即使是以后,也不大可能如此完整地进行作品回顾。”
阮义忠被称为台湾的布列松
生于1950年的阮义忠,被称之为台湾的布列松,他用自己的相机生动地记录了台湾社会在高速成长背后的乡土社会。作为写作者的阮义忠,曾写作出版了《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等介绍西方摄影的著作,成为内地摄影师的启蒙性读物。陈丹青称,阮义忠可称得上是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阮义忠同时也是积极推动内地摄影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在他主办《摄影家》期间,他曾向西方挖掘、推介了方大曾、侯登科、吕楠、刘铮、荣荣、黎朗等一批重要摄影家,此次展览策展人、著名摄影评论家李媚认为,“阮义忠部分地改变了中国摄影一个时代的景观和面貌,从历史的维度上看,他恰好处在一个中国当代摄影演进的时空转折点上。”“在整个今天的华人摄影界,阮义忠已经成为了摄影的代言人”。
所有照片都由他本人手工放大
此次展览展出了阮义忠本人的全部10个摄影作品系列原作184件,阮义忠的海内外摄影作品收藏也将同时展出,展出作品一共将达到400件以上,其中所有展品均为摄影家本人用银盐相纸手工放大。
此外,此次展览还展出包括阮义忠的画稿、手稿、书信、笔记、出版著作、摄影收藏,以及当时相关的报道等资料,用以梳理阮义忠的艺术活动,和呈现在其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摄影局部景观。
策展人李媚认为:“如何重新看待阮义忠和《摄影家》在曾经的历史年代中的位置、意义与价值?如何看待他对大陆摄影的影响以及大陆摄影对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答案的掀开,似乎刚刚开始。”
这些作品成了一个时代的乡愁
记者:这次在广东美术馆的个展,在你的众多展览中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
阮义忠: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展览,据我所知,广东美术馆还没有为一位还活着的摄影师办如此大规模的展览。我是以全力以赴地、极为慎重的心情来筹备这次展览的,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是我用传统的银盐相纸手工放大的,为放大这批照片,我花了三个月时间。
记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精力来放大你的照片?你对“工艺”的强调,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阮义忠:现在办展览很容易,数码输出后,挂一挂就是了,但我认为,在数位时代应该慎重对待影像,我在这次展出的照片,可以说是传统摄影工艺的极致表达。我用银盐相纸放大后,光是水洗就要两个钟头,晾干要大概半天时间,在数位时代如此注重摄影的传统,可以说以后是不容易见到了。
这次展出的内容是台湾农业社会的土地和人,遭遇“9·12”地震和“8·8”水灾后,我所拍摄的地方基本上都毁掉了,这成为台湾农业社会的珍贵记忆,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乡愁。我现在看到它,依旧很感动,我不会用哀悼的心情来面对它,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改变,只有记忆不变,照片就是所有不变的见证。
记者:你如何看待数码技术对传统摄影的冲击?
阮义忠:现在摄影越来越观念化,照片成为当代艺术的素材,我认为无论摄影师的工具如何地变化,摄影的本质应该是真的影子,要有善和美。为什么很多人看到我的照片会动容,会有说不出的刺痛,就是因为我会去和人打交道,会去体会拍摄对象,摄影不应该是表现摄影师有多了不起,而应该有人生经验和密度、厚度,摄影就是把生命中会启发人性的事情变成永恒。我认为摄影最强有力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人性的见证者。
记者:这次所有的作品都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能透露下收藏的费用吗?
阮义忠:非常低的价钱,我仅收取了制作费。我希望美术馆能够很容易地收藏我的作品,我从来都没有依靠摄影赚钱,只是希望我的照片能在和它相称的场所展出,2007年上海美术馆和今年广东美术馆收藏我的作品,几乎都是我捐赠的,我的作品能够成为国家财产、大众财产,不是很好吗?我为什么要卖给收藏家,最后能有多少人看到,连我也不清楚。我的作品能成为广东美术馆的藏品,也有特别的意义,它记录的一个消失了的台湾,即使台湾的美术馆、博物馆,也没有如此完整地收藏我的作品。
来源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