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邓海超:水墨意‧两地缘

在前两天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一个当代中国水墨画的讲座上,主讲者们就当代水墨的语境、发展和“中国画”与“水墨”的涵义各有表述,更引来提问者的质疑:“中国画”是蕴含国族性的意义、具有哲学和民族性的特质;而“水墨画”是指向媒材的界定,并未能反映其形而上之的深层美学意义。现在泛指以水墨为创作媒材的艺术作品为水墨画,并以之取代“中国画”的名词,是否令人更觉模糊和误解?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举天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 唐‧王维(699-759)

水墨画(以前一般泛称为“国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已有逾千年的历史渊源。中国人向以水、墨(或按需要加上矿物性和植物性的色彩颜料)来从事绘画创作。在早期并无必要与别国画种比较,而中国也缺乏其它主要画种的情况下,“水墨画”逐渐等同“中国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直至其后外来画种传入中国后才有所改变,如以西方形式和媒材创作的油画、版画、水彩等等相继出现。在二十世纪开始,开始了有关“国画”、“中国画”、“水墨画”、“彩墨画”等名词和定义的再检讨和论证。中国大陆在八五艺术新潮后,更广泛对传统水墨、当代水墨、水墨艺术等等的传承、发展和未来形式作出拓展和探索,现在以“水墨画”或“水墨艺术”一词来取代“国画”的泛称,当更能反映其当代性和真正特质。

“水墨”一词并非狭义地界定创作媒材的特色,正如上引千年以前唐代诗人王维所说“水墨最为上,其为上之处是能“举天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阐释了这种艺术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契合”的哲学和美学意境。

水墨艺术源远流长,千年以来,各地流派名家辈出,缔造了稳固和光辉的艺术传统,在世界艺术品类中独树一帜。相对而言,深圳和香港历史尚浅,其在传承发展水墨艺术方面,究竟可扮演怎样的角色?

深圳和香港是中国南大门的两个重要都市。它们的文化艺术渊源不算久远,但却发展迅速蓬勃,兼且人文荟萃,并抱持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包,不但成为南中国的橱窗和经济重镇,而且在文化艺术上也各自显露自己的特质和定位。

深圳

深圳是中国最早发展的经济特区之一,除在政治和经济的急剧发展外,也致力于文化艺术的建设和推动。检视和倡导中国当代水墨,是深圳市政府文化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自2000年开始,深圳开始举办“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多年以来,各个文化建设和美术馆包括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和何香凝美术馆等通力合作,邀请中国各地、香港的多位知名水墨画家展,也广泛邀请和选取外国如日本、韩国和欧美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参予展览,至2008年已举行六届,并探索了多个主题如都市水墨、水墨都市、笔墨当代、设计水墨、新媒体水墨等等,也举行研讨会和出版大型图录。深圳画院更积极培育人材,进行研究。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将中国当代水墨提升至国际平台;而各美术馆所举办的水墨画家个展、联展、专题展和相关活动等,也为水墨画家交流创作经验和心得提供了机会,从而继续拓展水墨艺术的未来路向。深圳多位水墨画家和学者如董小明、严善�T、梁铨等也多次来港作展览和交流活动。

此外,除政府的文化设施外,近年来也有不少企业建设的文化场馆,如华侨城的华夏艺术中心、华美术馆及OCT创意艺术区等相继成立。这些艺术空间如能在有效和富前瞻性的营运、管理和展览策划下,也足可打造成为文化艺术品牌,提升深圳的文化品位。

香港

香港开埠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基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开放自由的政策,令其成为中西文化荟萃之地。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及大陆政权易手前后,已有不少传统书画家和革新派、岭南派的画家来港定居,奠下了水墨画在香港传承和更新的基础。五十年代晚期至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经济长足发展,艺术家得有更多机会面对世界,接触西方艺术和现代艺术思潮。来自广东的画家吕寿琨,当时结合了抽象表现形式和中国道释思想,融会中国笔墨,别树新风。他牵起了一股“新水墨运动”,其学生和受其影响者探索不同路向和风格,为香港水墨带来了新局面。台湾画家刘国松于七十年代初来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执教逾二十年,其所倡导现代水墨的新观念和技巧上的创新对水墨画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启发了不少中、港、台的艺术家。他与其学生们所创立的香港现代水墨画协会,至今仍是主要艺术团体之一,继续在拓展当代水墨方面作出贡献。此外,并非属于水墨画家的陈福善,以其童稚画风和夸张造型,配合水墨画线条和用色格调,也别具一格。

在这几位大师的启航下,香港水墨在八十、九十年代的发展更趋活跃。受吕寿琨影响的多位水墨画家如王无邪、周绿云、潘振华、梁巨廷、靳埭强、朱兴华等各自创造一己风格。此外,也有不少水墨画家自内地移居,以其坚实的艺术基础融入香港特定都市时空中,从而变化出自己的面貌,其中包括熊海、天池、林天行、王守清、李虚白等。岭南画派在香港持续发展、传承岭南派画风和��神。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一辈水墨画家辈出,其中包括不少出自香港的艺术摇篮 ―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的水墨画家如石家豪、管伟邦等和个别耕耘的水墨画家如蔡海鹰、冯永基等,他们紧贴时代脉搏和节拍,反映了都市现象风貌、人文思想和社会意识,亦有尝试结合多种媒材,包括利用新媒体、数码影像、装置和跨媒体表现等艺术语言。

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一向是反映香港艺术最新动向和鼓励艺术家从事创作的主要平台和橱窗。每年的双年展中,水墨画的入选和得奖作品都占有可观的数量,而多元化的探索的风格,更显示了香港水墨的活力和创新。从近年来的双年展以及多个水墨画大展,如“水墨新墨 ― 现代水墨画联展暨学术研讨会”(香港信和集团,2007年)、“新水墨艺术:创造‧超越‧翱翔”(香港艺术馆,「香港艺术:开放对话系列II」,金董建平策展,2008年)、“视艺掇英:香港水‧墨‧色‧”(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09年)、牛棚公社近一两年的多个水墨专题展以及不少个展、联展中,我们当可窥见和得以进一步审视两岸三地以至海外的水墨艺术新动向和憧憬未来的发展路向。

两地缘

深圳、香港两地相依、同为特区、也是中国的经济重镇。其文化历史源流纵然不算久远,但随着经济和都市的急剧发展、文化艺术也成为都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环,而水墨艺术更具有特殊意义。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成为检视当代水墨的重要平台;香港是启动当代水墨的先行者之一,两地在这方面亦有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两地水墨画家和专家学者互访,在两地展出、发表专题研究及举办相关活动,令两地成为水墨艺术中心的潜质进一步发挥,足以在国际艺术舞台占一重要席位,充份反映这种中国艺术的可持续性、创意和无限拓展空间。我谨希望今次港深双城展能成为另一次两地合作的平台,除展示两地水墨艺术家的成就和风貌外,更为我们带来启发,共同缔造两地成为水墨艺术的核心都市。


邓海超(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二00九年初秋于香港艺术馆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9474.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