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树令是黑龙江省实力派青年书画家,是我的好友。最近他将近年的书画作品精选结集出版。一册在手,美不胜收。亦颇有些感想。
中国书法、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也是国粹,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着五千年文明的血脉。如今传统的书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中国书画更需要才情、功力、悟性、学养乃至毕其一生的精力而为之献身的苦苦追求。因此,在众多的书画艺术追求者中能够登堂入室的人还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袁树令是这少数成功者之一。
自古道“书画同源”。清代大画家石涛先生在《话语录》中说:“笔与墨合,是为铟蕴,铟蕴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所谓“一画”之说,实际上就是指笔墨。进一步说,绘画中的笔法与书法中的笔法是相通的,而绘画中的笔法源于书法。但绘画的笔法与书法的笔法又有不同处。书法中线的移动方向经常有大的转变和调整,而绘画中的线常在一个方向做一些小的波动或偏移,两者所包含的技术难度显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未必能写出好的书法线条来的原因所在。袁树令深谙此理,他可以说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追寻自己的书画之路。
袁树令的书法取法秦汉以上,在“石鼓文”、金文、碑版上用功最勤。所临石鼓文及集联作品浑朴古拙,神气十足;隶书取法《石门颂》和《西狭颂》等汉碑,融于篆意,灵动鲜活;行楷亦受篆隶影响,结字厚重,点划结实,气厚而韵足。树令的书法同时受到张天民先生的影响,流动而扎实,古厚而大气。他抓住了书法的关节点,即笔法,不断锤炼线条使之洗练、准确、厚重、到位,更好地表达创作意途。同时树令十分注重作品的视觉效果,作品以宏篇巨制见长,以气势先声夺人耳目,加之笔法、墨法有机融合,产生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意境。他在书法上锻造的笔墨功夫,为他向国画进军,夯实了基础。
袁树令系统研学国画花鸟、山水、人物,尤以山水见长,近年来用功亦颇勤。以我看来,他在山水画上能达到的层度远在书法之上,这并非空穴来风,源于树令抓住了用笔这一切入点。以写作画,笔墨浑厚华滋、苍润古雅,显示出云蒸霞蔚、岚气山光的气息。树令的山水画,取法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笔意,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对树令有很深刻的影响,他既扎扎实实地下过临摹大师作品的苦功,同时也不忘师法自然,游历名山大川,在写生和观察生活中积累创造素材,感悟大自然的奇妙。因此他所绘山水既有古典绘画的韵致、典雅和深邃,也不乏现代人所具备的丰富、变化和意境。他在继承传统的笔墨和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师法造化,出以己意,旁参当代名家,形成自己古艳、空灵、活脱、大气的画风。墨从笔出,笔伴纸行,呈现出顿挫、缓急、干涩、粗细、强弱等节奏变化,笔蘸墨运行时,干、湿、浓、淡、光、润及控墨、控水、控色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意象,“墨分五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笔不到处,何以见墨,若无多年的书法功力,必然无法展现出如此笔墨境界。树令的山水借鉴了“新文人画”风的一些表现技法,画面较满,色彩对比鲜明,意境深远,也有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他的画远未定型,近年来不断充实、融汇、提炼和升华,更注重研读经史、书论与画论来提高修养,他深知这对于有志于书画艺术的耕耘者来说,都是必须要面对和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情。中国书画艺术讲究“品”,也即书画艺术之根和脊梁。古人总结为“字(画)如其人”,人品不高,艺品也高不到哪去。袁树令在书画界颇有口碑的。他对给予过他指导的书画家张胜鑫先生、于志学先生、李俊琪先生、张冠哲先生、张天民先生等十分敬重,亦博得师友的认可;他对朋友诚恳、热情、友善,乐于助人,不遗余力;他对艺术的痴迷,勤奋刻苦,乐观向上,无论顺、逆都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他热心培养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几十年乐此不疲,奉献出他的一片赤诚和爱心。他心有大千,内心充实,但又不乏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他请朋友刻了一枚“纳天为画”的闲章,并常常盖在自己的作品上,展露出他的襟怀和追求。按他自己的说法“须思入灵山,情入圣境”,方可渐入艺术佳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依袁树令的真诚和执着,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的。
2006.2.9于黑龙江省书协
(本文作者: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