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云希正顾问,潘鸣皋主编)一书,收获颇丰(图一)。此书收录从西周至明代水晶玛瑙器近200件(组、套),比较完整涵盖了这类艺术品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填补了这类藏品研究的空白。该书图文并茂,既有文物专家云希正和潘鸣皋的研究文章,又有详细的器物说明,器物图版清晰,编排严谨,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还是作为文物收藏鉴定的标准,都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图书。
长期以来,水晶、玛瑙器隐于玉器的光芒之中,被归类于广义的玉器,即所谓的“美石”品种。但古人并没有将它们与玉混为一谈,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玉有五德,完全是从和田玉的角度认识玉的特征,并未包括水晶玛瑙。现代英文称玉器为Jade或Nephrite,而水晶玛瑙等器物统称为Hardstone,也说明它们科学意义是有区别的。从历史来看,水晶、玛瑙制品的出现要比玉器早得多,因为它们原料分布很广,特别是北方地区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曾出土大量距今一万年左右的细石器,其中就包括很多玛瑙制品。作为装饰品,水晶玛瑙器应该是与玉器同步出现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它们与玉器共用出现于西周的玉组佩上。但直到战国、汉代,水晶、玛瑙器几乎一直处于陪衬的地位,主要器形是珠、管一类的小件,这是由水晶、玛瑙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水晶、玛瑙的硬度比玉高,但结晶不如玉细腻,比重也比玉低,性脆,抗压强度为玉的三十分之一,古人很难将水晶、玛瑙雕成透雕或浮雕器物。随着制玉工艺的进步,战国、汉代时期已有零星的水晶、玛瑙容器出现,浮雕和圆雕制品也逐渐增多,《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一书精华之处就在于用一半的篇幅刊布战国至汉代的各种水晶、玛瑙制品(图二、三),令人大开眼界,也体会到水晶、玛瑙器独特的魅力。从隋唐开始,古人已熟练掌握了玛瑙、水晶的制作技术,其作品在造型和纹饰上与玉器已不相上下,特别是北方的辽、金两朝对玛瑙、水晶器特别重视,往往将其与金器一起使用,这对后来的明清时期的玛瑙、水晶器的制作和使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图四、五)
图二、战国玛瑙环
图三、汉代龙首水晶勺
图四、唐代水晶簪花
图五、清代玛瑙花式碗
本书藏品的主人刘晓雄先生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他坦言出版水晶、玛瑙器图录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收藏的乐趣正在于此,如他所言“在收藏主流玉器过程中,渐渐关注到古代水晶、玛瑙器所传悉出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客观地说,古代水晶、玛瑙这一非主流玉器在中国古代玉器家族中,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古代水晶、玛瑙器的价值逐步为世人所认识,西周墓葬中出土的红色珠、管成为收藏者热衷的藏品,被戏称为“西玛派”,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对高古器物的认识水平。希望《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一书成为研究此类文物的新起点,不断丰富我们对古代艺术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