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艺术品基金还是很多人眼中并不熟知的“洋玩意儿”,但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上涨之后,这一原本只属于西方人的玩意儿终于在中国开始出现。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元年,在这一年,国内第一支艺术基金产品开始向部分高端人群发售,门槛为50万元,投资期限2年。最终,在国内艺术基金来到爆发式发展的2009年时,该款基金最终以年收益率高达12.75%的成绩完成交接。而这样的收益成绩远高于在当时还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和股票领域,这也导致了在
2011年,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之后不久,大批嗅到艺术品投资前景的金融资金开始疯狂地涌入国内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中,促使艺术品领域在短时间内步入到了“资本时代”的行列之中,完成了金融资本与艺术市场的对接。
艺术基金需要理性对待
艺术基金自2007年正式在国内亮相以来,发展速度如同“坐火箭”般迅猛,据国内相关基金网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超过了70支艺术品基金,除去2支已到期解散的,基金初始规模总计已超过57亿元。其中仅2011年一年时间,艺术品信托的发行规模就高达55亿元,同比实现了626.17%的爆发式增长。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中国艺术品基金就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高速发展的历程,而如此快速的前进步伐也让很多人对于艺术品基金今天的现状充满了担忧。
果不其然,就在人们还在为艺术品关税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条关于国内第二大艺术品信托公司雅盈堂实际控股人王耀辉因农行副行长杨琨被协助调查事件而受到牵连,并最终被指曾在2年内借道艺术品信托而进行疯狂圈钱的消息传出后,关于艺术品基金内部的违规操作再次受到普遍质疑。而就在该事件被曝光之后不久,王耀辉旗下的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被指于2011年起就已拖欠北京几家拍卖公司的贷款高达数亿元。结合2011年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的榜单而言,时列第二位的雅盈堂共发行了4支信托产品,总额高达8.7亿元,然而半年的时间不到,这4支产品就极有可能面临无法兑付的尴尬现状。
如此情况确实令艺术基金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骤然下降,甚至会因此而对艺术基金产生怀疑。但如果仅凭这单一的事件就将艺术基金对于艺术市场的推动作用进行全盘的否定还为时尚早。毕竟,艺术基金从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数年时间,即便放之世界范围内,也不过是数十年而已。纵观艺术基金的整体发展而言,也并非一帆风顺的总是成功,这其中并不乏一些失败案例的存在,但这个在今天已站稳西方艺术品投资领域的运作模式也在用事实证明了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正如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微博)在谈及国内艺术品基金时所说的,“艺术品基金从它在国内出现到现在也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它的产生初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时,首先要对于新兴事物给予鼓励和支持,然后再逐渐的将其完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在刘尚勇看来,艺术基金对于国内艺术市场而言 “是一个好事”。
故此,如果总是一味的抵制和阻挠甚至惧怕一些新兴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倒不如选择理性的对待,在失败与问题当中去构建合理和规范的运作模式。
艺术基金“短、平、快”谁之过错
运作周期过短一直是国内艺术基金饱受诟病和质疑的重要原因。按照国际经典艺术基金的运作方式,艺术基金最为合理的周期应为10年左右,有的基金甚至会选择以25年作为一个运作周期。艺术品投资本身作为一项中长线投资类型,如果在短时间内过度频繁的买进或卖出,势必会导致艺术市场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导致市场的崩盘。这也是国外艺术基金会在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和发展之后,对周期做了如此的设定。
反观国内艺术基金市场,不管是2007年的开始亦或是2009年的高峰,金融资本注入艺术品市场也不过是短短的数年时间,而就在这很短的时间内,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因为如此密集的资本的注入而变得混乱。甚至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的艺术市场“水”越来越深,甚至越来越浑了。
以两年作为一支基金的运作周期看似是违背了艺术品投资的规则,但实则是迎合了国内很多急于进行艺术品投资甚至是对艺术品持投机心态的人群的心理。如此一来,投资者急于求成和投机心理的作祟也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艺术基金“短、平、快”的运作模式。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艺术市场自2006年以来的泡沫式增长助长了市场的浮躁氛围,导致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呈现一种非理性化的趋势,使得一些并不合理的艺术品投资项目呈野蛮式的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在“文交所”和艺术基金等新兴事物出现之后,资本的无序和盲目性加入,破坏了艺术市场正常的交易机制,致使投机性投资日益增多。试想,如果市场真正具备一批理性的艺术品投资者,或者艺术品投资真正具备了其收藏的基础,那么,那些打着短期回报旗号的艺术基金,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吗?
在艺术市场逐渐被浮躁气氛所笼罩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就如同今天很多人仍在质疑艺术基金“短、平、快”运作模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的投资心态做适当的调整,毕竟艺术品投资不同于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毕竟国内还是有许多致力于艺术基金健康合理成长的人存在。
投资还是投机?艺术基金面临选择难题
“当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以上时,是艺术品市场的流行期;当国民收入达到6000-8000美元之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高潮就会到来。”这是一条盛行于西方世界的关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规律。
随着国内艺术市场以及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在国内的流行与收藏已经逐渐具备了同样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从近年春秋两季拍卖市场来看,国内新兴藏家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近年来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货币膨胀压力的增大,致使艺术品成为继房地产与股票之后新的投资方向。
艺术基金在国内的出现首先是顺应了国内艺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也与上述的经济调整不无关系。以英国铁道退休基金为例,1974年,该基金负责人面对英国当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果断地从养老基金当中抽取部分资金投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并最终在之后的25年间,实现了利益的增长。作为专门研究另类投资的北京龙藏天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赵祥龙介绍:“目前我们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货币超发问题,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资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介入艺术领域实属必然。但国内艺术基金的过快发展,以及监管规则的不完善,导致目前艺术基金的投机性质十分明显。”在赵祥龙看来,造成当前艺术基金舍弃投资的长远目标而选择充满投机意味的短线操作,重要原因在于艺术基金管理层面的价值主张不明确,对艺术基金的资产管理以及风险性规避存在认识盲区。艺术品与黄金投资都属于另类投资的范畴,但目前国内已发行的艺术基金项目却很少给出明确的资本增殖模式以及实现这个模式的的途径和方式,如此一来,也就为艺术品投资中的暗箱操作留下了可乘之机,致使艺术基金饱受质疑与诟病。
投资还是投机成为目前国内艺术基金行业所面对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选择投资,进行资产长线操作,势必会丢失掉很大一部分客户群体,却也能赢得未来市场的先机;选择投机,可能会获得短时间内的成功,但丢掉的却是行业的未来。
根据国家对于艺术基金的最新政策,艺术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显然是光明的。日前,在文化部召开的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拟设立国家艺术基金,财政部已同意在“十二五”期间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国家艺术基金。这一消息被很多人看做是国家对于艺术基金政策的新信号,这也难怪很多人在言及艺术基金时总是对现状很不满,对未来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