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武义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上,“国宝·重光”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首次公开亮相。这让当年的亲历者、武义县文保所所长邵路程欣喜不已。也是因为武义博物馆的新馆开馆,他得以认识了一个人,并戏称这是武义的另一件“国宝”。
这“国宝”是个土生土长的武义人,名叫童志新,此前在金华文博圈里并不显名。发现他,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邵路程找上海图书馆的专家请教一些古籍方面的问题,专家却转而给他介绍了一位武义的藏家,说找他就行。
也是因为这样,童志新和他收藏的古籍、家谱的故事得以“重光”。
收藏家谱、古籍善本2万余册
童志新涉猎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全民集邮热,上世纪90年代末,他又开始收藏家谱,至今已经收藏了近两万册。
读初中时,他就爱好集邮,可是高中时,全部邮册被人偷了,一瓢冷水浇灭了他对收藏的兴趣。1990年,高中毕业,他到武义县无线电厂工作。4年后,无线电厂破产,他下岗回家,经营父辈家传的酱菜加工厂。这时,手头比较宽裕,童志新又开始收藏银元。
“折腾来折腾去,花了不少钱,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最后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古籍收藏中。”经营了八九年的酱菜加工厂,他又转行开了一家副食品批发部。“很多古籍深奥读不懂,但它们给我一种厚重宁静的感觉。尤其是宋元版的图书,字体和装帧都非常精美,爱不释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童志新接触到了家谱。大约是在1998年,他到余姚进酱菜,在古玩市场上发现六册汪氏家谱。“我看这几册宗谱的品相不错,就买下来,大概花了300元。”
刚买时,他并未觉得这几本家谱有多稀奇,随手束之高阁。但多年后的一次偶然翻阅,让他发现这套家谱里居然有官方的“盗墓笔记”。“不经意翻,竟发现汪氏祖先和李自成有关联。”据汪氏家谱记载,其祖先汪乔年在崇祯年间官至陕西总督,当时李自成起义,崇祯皇帝命令汪乔年挖李自成的祖坟。童志新在正史中也找到了相似的记载,家谱对挖掘的过程记载得非常详细,很多是其他史料所没有的,可以与正史形成互补。“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河,那么每一部家谱就是这条河的支流。”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被记录在家谱里,数百年后以文字的形式重新打开。从此,童志新对家谱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家谱。
齐白石、刘墉、尚可喜、吕祖谦……多年来,童志新收藏了数十部名人家谱。“树木千尺根于土,人生之本源于祖。家谱就是在繁衍百年千年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留下一个位置。通过很多名人家谱的记载,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脉络。很多传世家风也通过家谱的形式记录下来,世代影响后人。”
“收藏成痴”一套房换一册书
除了家谱,童志新对于古籍文献收藏的热爱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寻找古籍,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上至文博专家,下到文物商贩,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如今,他已经是全国收藏家谱最多最全的藏家之一,手头达到国家级文物级别的收藏有10多件。其中,收藏得年代最久的一册古籍,要追溯到唐朝,泛黄的梵文佛经字迹依然清晰;还有一册宋代的西夏蝴蝶装刻本和一纸北宋文书木曾赴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民间珍贵古籍展。
戴上一双白手套,轻轻翻开一册泛黄的古籍,就是童志新最“嗨皮”的时候。他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被厚厚包裹的长方形书籍,慢慢打开。这本明代嘉靖朝皇后施写的道教经书,名为《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俗称《北斗经》。
这是他收藏的最为珍贵的最有亮点的古籍善本。其一,这是由明嘉靖帝的中宫张皇后施写的,而且从日期上来看,施写前后贯穿一整年,且起止日期均为张皇后的生日。其二,这本古籍中除了文字,还有宫廷画师以矿物原料绘制的精美图画,时隔500多年仍光彩夺目、鲜艳精致,连人物面部表情、花鸟虫鱼都栩栩如生。“这是一本明朝宫庭里的古籍,流传出来本就不易,而且还是由皇后施写,宫庭画师手绘的。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古籍以印刷居多,内容多为四书五经,像这样的古籍非常少见。”
回忆起与这本《北斗经》结缘,童志新笑称自己是“砸锅卖铁”“以一套房换一册书”。在他看来,这些古籍都是富有生命力的,不仅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展示艺术的高度,也给予我们文化自信。
让文物走进寻常百姓间
“古人常说,盛世修谱,就是说当下社会的经济实现了稳步发展,无战乱、无灾荒时,就会产生文化复兴,带来修谱寻宗热。”最近这些年,童志新发现在民间,人们又开始自发地新修家谱了,而且这项活动迅速的在各个省市漫延。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得以保留、修复和发现的宗谱越来越多。“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也因此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复苏,对于家族史的留存也越来越重视。”
童志新说,在金华,不少村庄都重修了家谱,不少县市的重修家谱比例已经超过50%,这说明大家对修谱愈发重视。他打算有侧重地收集整理些金华地区的名人家谱,以此展示金华辉煌的历史人文故事。“我们修谱的时候,非常注意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现在修的宗谱一定要有时代气息,要符合现代文明的特征。家谱不仅仅是记载家族发展变迁的历史,更应该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
之前,他一直比较低调,连隔壁邻居都不知道他的收藏故事,甚至有时收废品的车看到他仓库里成堆的古籍,还误以为是“废品”;而随着这次的“被发现”,童志新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把收藏的古籍文献、名人家谱都整理出来,在金华做一个博物馆形式的展览,或是带着它们办主题讲座。我想让文物‘说话’,让国宝与普通人近些再近些。”首席记者 汪 蕾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