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术名家 > 艺术名人

张海 何应辉答本报记者问[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展](记者:兰干武)

会后,记者就相关问题分别采访了评审委员会主任张海和副主任何应辉。通过访谈,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次评审活动。
记者:就我看到的情况,除485件入展的作品以外,有一些淘汰的作品也是不错的,只是因为件数的规定,所以才未能入选。来稿之前就规定入展作品数为500件,对于我国如此多的书法作者来说,是不是太少了?
何应辉:本来说是入选500件作品,可是因为规定了多少票以上的才可以入选,结果刚好到485件,实际上还差许多件。当然,规定的500件数量,并不是绝对的,多点、少点都没有关系,完全根据投票的情况来定。
我们现在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取个大概的比例。但是每次投稿的质量会不同,比如这一届投稿的质量就比较高,应该适当地增加入选比例,这些我们今后应该有所考虑。
张海:作品的数量并没有根据什么来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场地的容量,作品数量要适合场地大小。二是人的承受能力。如果两千件作品的展览,一天的时间是看不完的。即使是一千件作品的展览,用一天的时间去看,你算一下,在每一件作品前停留的时间有多少?一上午可以看3个小时,180分钟内看500件作品,一件作品用多少秒?这对展览的消化、吸收是有影响的。第三,基于书法本身,真、草、隶、篆、行以及篆刻内在的细微变化,内行人可以看出来,但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多能够分出书体。一个大的展览中,如果有400件行草作品,让一般的人去看,肯定觉得每一件都差不多,会产生审美疲劳,起不到展览的效果。美术展览,作品画的事物不同,可以引起感官的兴趣,可书法不一样,同种书体之间的变化是不多的。
为什么确定这样的规模呢?不是根据会员的比例推算出来的,主要是考虑如何使展览达到最佳效果。过去几百个会员的时候,展览规模也不小。当然,将来会员会更多,不可能通过展览就将他们充分展示出来,我们有可能采取分区展出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适当地增加作品数量,分几个大区展出,但这种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有许多困难,能不能保持原来同等展览的质量是关键。另外,分区评时,是组织统一评委还是分区评委,是需要考虑的;评审工作的费用的分担,是按照作品收还是按照省份收,都是实际的问题。但从总的指导思想上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要给会员大量的展示空间,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办法给已经入会的作者提供舞台。现在各种书体的单项展览就有这样的考虑,但毕竟它们的权威性还赶不上全国展。全国展将来如何改革,还要更大范围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记者:经过各省初评,肯定是有弊有利吧?
何应辉:有利的是减少了主办单位的工作量,发挥了各团体会员的积极性。但是分给各省的名额是不是恰当,这是个问题。名额的分配是根据过去几年各省国展入选情况来定的,但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省份还是有多交作品的,但这里卡得比较死,还是把多的作品给刷下去了。那么在刷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因为当时没有横向比较,只是在一个省份内比较,有可能出现刷下去的作品比其他省的一些作品质量还好的现象。但是若不这样做的话,像九届国展那样,5万件作品在一两天内评出来,时间确实很紧迫。
张海:这次展览评审办法作了改变,分两级评审。第一,通过这几年评选的发展和各地书协的发展,各省对于这种评审机制和办法已经可以掌握了,让各地书协参与评选,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第二,过去由于集中评选,最大的问题就是初评。往往初评作品件数多,时间短,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评审懈怠。各省有这么多的评委,有相对宽裕的时间,初评工作由各省去做,矛盾就解决了。第三,各省书协也希望把省内的好作品都送上来。他们对每位作者的作品都会认真地评选,选出来的结果应该是客观的。这样的话,时间比较宽松了,也减轻了主办单位的负担。但也不是说过去的展览由于时间不宽松办得就不好,只是相对来说,比过去做得更细致了。评委反映,从复评、终评到评奖,每个环节都做得比较从容。如果不让省里把关,有些作者可能给省里投几件作品,再投给主办单位几件同样的作品,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重复作品,评审结果出来以后,一查,又有许多重复的作品。分省做的时候,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再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过去出现的代笔、作假现象,通过省里把关,会有所改观。省里送上来的东西应该是实在的,真实可信的。然后,这些获奖作品再返回省里确认,证明名实相符以后,再将作品返回,对其获奖身份进行确认。这样就由过去一道关变成两道关,再加上群众的监督,形成三道关,应该可以保证里面的作品绝大部分没有问题。
至于这种评选制度的弊端,可能会有个别的作者和地方书协的关系不好,认为地方书协可能不把他的作品报上去。或许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各地书协都会有种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应该掺杂个人的情感在里面。我也不是打包票没有这种情况,但我相信各省都会把好作品给推荐上来。以后也不一定所有的展览都用这种模式来做,可以分析一下这种机制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然后作出调整。
记者:你对这届新人展整体评价如何?
何应辉:这届新人展,楷书是几种书体里面最好的,获奖的作品中楷书也最多。关于隶书的情况,我和刘文华也交换了意见,从投稿、初评上来看,九届国展上看到的那种模仿、跟风当代人的情况有了一定的减少,投稿量、入选量到最后获奖的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行草书就不太正常了,因为今年刚举办了草书展,所以投稿多。但是行草书好的东西太少,小作品、具有书卷气的手札之类相对好些,大幅行草一等奖一个也没有。还有就是篆书特别差,只有一件获了三等奖。篆刻也不多。和去年九届国展比,特别突出的就是楷书,像今天评选出来的作品有些不止是新人展的水平,放到国展也照样会上的。至于写的比较匠气、像馆阁体的作品基本上没有进入获奖范围,所以字还是要写得活一点。
张海:从征稿数量上来说,有两万多件投稿作品,送来集中评审的有两千多件。从各省的总体情况和各种书体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行草书的比例占得大,其次是楷书,最少的是篆书,这和全国大展的书体比例差不多。相对来说,篆刻的作品也不多。就水平来说,我也听几个评委反映,认为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也反映了中国书协以外的广大作者的基本水平。当然,现在的水平和前五届的水平也不好简单地对比,只能就这次来稿讲,不管哪种书体的水平,应该是不错的。另外,也可以看到这次新人展,不管年轻人也好,年老的也好,他们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有一部分作品还不那么令人满意。简单地说,在抒情性上表现得比较强烈,在基本功的训练方面还稍显欠缺。
另外,这次的作品风格比较多样,特别是本次新人展没有明显地看到是跟着哪股风走的。相对来说,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在展览中都能看到。但是还有个问题,即篆书比较薄弱,一是投稿数量少,二是真正高水平的篆书少,获奖作品仅仅有一件。这和其他综合性展览比起来,篆书显得太薄弱。楷书方面,从获奖情况来看,不管一、二等奖还是三等奖,有几件魏碑作品,有几件唐楷作品,这是比较好的。过去的展览,楷书好作品集中在小楷上,这一次有所改变。篆刻也稍显薄弱,可能是大家觉得现在正单独举办篆刻展览,所以各地选送的也不多,获奖的只有一件作品。
总体来讲,本次展览的水平还是可以的,但说比以前有什么明显突破也是不现实的。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meishujia/qianlifaxian/2019-09-18/51256.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名人最新 艺术名家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