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正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对外展出。
“这回拿出来的,绝对是我们图书馆里的顶级文献,精华中的精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主任张志清说道。
不仅是珍品展示,此次展览突出介绍了始于2002年、意义深远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经过精心选择,540余种唐宋金元时代的珍本秘笈已再造完毕,可化身千百,传诸久远,嘉惠学林,荫及子孙。
为唤起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国家图书馆曾3次推出修复认捐活动。7岁的卢子翔小朋友花了2300元钱捐助修复清稿本《石帆亭文稿》一册,在展览开幕式上,他得到了一张荣誉证书。“先人手泽得以延年,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君之义行,功莫大焉。”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对全世界文明发展有过并仍在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典籍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明的守望”,正是此次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的主题。
●《赵城金藏》是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前后至世宗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刊刻的一部佛教大藏经,1933年发现于山西省赵城县(今属洪洞县)广胜寺,故又称《赵城金藏》,也简称为《赵城藏》,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库之宝”之一。由于长期存放在非常恶劣的环境里,经卷十之六七受潮并长满黑霉,看上去像一根根炭棒。经蒸、揭、托、裁方、接纸、上褙、砑光、裁齐、装天地杆等工艺,自1949年至1965年,《赵城金藏》修复完成。
●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神策军碑》。《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此碑书法结体严整,字体沉着稳健,气势磅礴,最能体现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刻工精良。为海内外孤本。
●国图藏甲骨35651片,其中有一片非常著名并被称为“四方风”的牛肩胛骨。该骨属殷商时的武丁时期刻辞,骨面有刻辞4段,应为28字,存24字,是有关四方神及风神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