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黄金亮:让我们拒绝“大师” 作者: 黄金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书画爱好者在参加各种名目的书画比赛中,获得了各类奖项,入选各种形式的“辞书”如《世界名人大辞典》等,同时有些人还获得了各种称号,诸如“书画名家”、“书画百杰”、……乃至“人民艺术家”、“书画大师”等。大部分书画爱好者还是知道自己的水平的,对这些空头荣誉不予理睬。但也有少数人以为,自己被社会认可了,以至于常常以“大师”自居。

浮躁的“大师”环境
随着书画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书画圈,进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书法家、画家。年龄小的,被称为“小书画家”,年龄大的被称为“老书画家”,更有甚者被贯之“书画大师”,早已屡见不鲜。
艺术活动的成熟和繁荣,是给书画家的艺术价值观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知道,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像工厂的生产过程,因为艺术创作是一项精神劳动,而不是简单的流水作业。艺术作品的价值与价格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尽人皆知的。但各种艺术活动令人眼花缭乱,书画家的应酬之作更是满天飞。少数人为了成名、成家,盲目地参加各种比赛、展览,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崭露头角。
艺术活动的繁荣是好事,但其中又弥漫着不少乌烟瘴气。某些因素的干扰,如艺术活动的混乱发展以及美术批评的弱化,使原本高尚的艺术价值观走向畸形发展的态势。个别机构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炮制名目繁多的荣誉称号,制作精美豪华的证书、奖杯,以此吸引参赛者上钩。这种热闹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价值评判的标准,影响了社会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认知,更影响了人民大众的审美取向。

畸形的“大师”心态
有很少一部分年轻的后生或老年书画爱好者,在获得了某些奖项后,竟以书画大师自居。他们甚至连基本的技法都没有来得及弄明白,就已经在花心思办展览、出作品集,做着“一夜成名”的美梦。
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书画家不再潜心创作,绞尽脑汁给自己挂一个商品标签,哪怕头破血流也要挤进所谓的艺术市场。他们放弃了寂寞的长期修炼和修养,疯狂地寻找自我宣传的近道,对艺术不求甚解,玩花样、造符号,乍一看还真的像模像样。这种心态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段时间后,花钱买来的证书、奖牌、奖杯堆满书房,可能真的圆了“大师”的美梦,但是最终将被艺术所抛弃,只剩下一堆废纸和烂铁。
书画家梦想成为大师原本是很正常的想法,应该鼓励其为此努力。但大师之路无比艰辛,必须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磨练,在学问上、修养上有着深厚的造诣,继而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艺术创造的成功,离不开书画家本人对艺术的挚爱与刻苦探索的精神。

虚假的“大师”形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批评家就是专挑书画家毛病的。往大处讲,频频对当前发生的艺术事件发表独特的见解;往小处讲,甚至书法家的某个字笔画写法不当,也会被批评家发现并公诸于众。但事实却不尽如此,一些批评家站在了书画家的这一边,极尽吹捧之能事。
各种刊物上的美术评论文章,若不是隔靴搔痒地列举一些枯燥费解的词语,便是阿谀奉承地说好话,一会儿夸这个“大师”推陈出新,一会儿又说那个“大师”成就卓著。究其原因,一是批评家不敢说实话,怕得罪人;二是本身缺乏说实话的能力,无法辨别优劣现象;三是哗众取宠,不懂装懂;四是收了书画家的钱,就得履行“义务”。从当前的状况看,大多数批评家成了书画家个人形象的包装师。不管作品有多么差,在他们笔下都变成了世间罕见的名作,付款的书画家也自然成了“名家”、“大师”。
真正的批评家,身上担负的是激浊扬清的社会责任,通过协调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辨别真伪,以提高美术创作质量和社会艺术欣赏水平。若批评家无法实事求是地研究书画家创作的真实状况,无法承担作为书画艺术发展方向引导者的义务,那么批评家就丧失了话语的独立性甚至扭曲了其职业道德规范。

学会拒绝“大师”
许多人头顶着大师的帽子,却连毛笔都拿不稳。参加一个书画大赛,花几百元订购一本《世界名人大辞典》,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和齐白石黄宾虹并列在一起。刚入门的年轻后生被冠以“书画艺术的承前启后者”,老年大学的学员成为“学贯中西的老艺术家”。即便这些“大师”在书画圈只占少数,但如果任其发展,还是很危险的。
身穿唐装,手执毛笔,留一头长发或者干脆秃头,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大师”形象。他们大都乐于从闹市招摇而过,哗众取宠,以吸引观众眼球为最终目的。
让我们拒绝“大师”吧。真正的大师,是历史和人民给予的无上荣誉,不是由专家评选出来的,更不是由某某单位能鉴定出来的。如何拒绝“大师”呢?一是端正心态,不为“空头荣誉”所动;二是学会选择,只有正规的、权威的艺术活动才去参加,如果该活动频频以各种名目收费,不要理睬就是了。
通往艺术殿堂之路,是用汗水和智慧铺就的。历史上登堂入室的书法家、画家,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只有甘于寂寞,扎实地临习、不断地创造,假以时日,方能成为真正的大师。
(作者黄金亮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批评》、《国画家》特约专栏作者。曾任《艺术管理》主任编辑,《中国书画导报》顾问等。现供职于《书法报》编辑部。)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360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