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 (作者:杜卡)

来源 :《CANS艺术新闻


  北京国博特设展区所陈列 7 件明式家具

  为曾佑和、艾克Gustav Ecke捐给恭王府之精品

  2006年12月15日《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期将至2007年1月15日。这是国博在2007年1月24日闭馆改扩建之前进行的最后一档新展览。 此展览由国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三方联合主办。此展出除少数国博本馆的藏品外,大部分展品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自香港购回的明清家具。展览共展出明清家具78件套,由明式家具厅堂陈设、明代家具、清代家具三个部分组成,材质包括黄花梨、酸枝木、鸡翅木、紫檀、榆木等。展览中有一个特设区域展出了曾佑和、艾克捐给恭王府的7件明式家具。这7件家具是2006年9月20日上午曾佑和捐赠给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的“成套成对、流传有序”的明代黄花梨家具,包括:黄花梨联二橱,黄花梨霸王枨条桌,黄花梨圈椅,黄花梨嵌大理石长方桌,黄花梨双人凳2件。

  曾佑和1925年生于北京,1945年与德国人艾克博士结婚,后为美国夏威夷大学东方美术史教授。艾克在华执教26年,着有《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曾佑和与艾克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数据和文物。此次曾佑和捐赠的7件明代黄花梨家具,有5件是《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的示例,可以作为明代家具的“模板”。德国人艾克博士是向世界介绍中国明代黄花梨家具的第一人,他于1944年所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是王世襄先生写出同类著作之前世界上唯一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而此次曾佑和捐出的家具正是艾克博士早年收藏中的精华,其1948年被运送到美国夏威夷,2006年初才被曾佑和运回北京。去年曾佑和定居北京并捐赠重要藏品,近日北京国博又特设展区陈列之,不禁勾起《CANS艺术新闻》过去有关艾克、曾佑和与中国明式家具报导的回忆,就此展览契机,本刊于后文再次介绍,以表达对曾佑和与艾克捐赠的诚挚敬意。

  明代家具

  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约明代中期到清代前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大量优秀制品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实用功能,因此被视为精美的艺术品,人们把这一历史时期生产的家具统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出现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是城镇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习尚,兴起了普遍讲求家具陈设的风气;其次是海外交通的发达,使得东南亚地区花梨、紫檀、红木等优质木材输入中国;此外,平木工具,特别是刨类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提高了细木加工的精度。明式家具主要有以下特点:选料精良、造型简洁、榫卯结构。

  选料精良,是明式家具的第一特征。从流传至今的大量优秀明式家具看,几乎全部采用黄花梨、紫檀、铁力和榉木等优质硬木制成。其中黄花梨是首选木料,它的色泽沉稳淡雅,纹理或隐或现,有一种天然的华贵美感,受到家具爱好者的喜欢。紫檀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名贵木材,它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也最重;色呈紫黑色,有的黑如漆,几乎不见纹理,显示深沉静穆的古典美。

  造型简洁柔婉,是明式家具的第二特征。明式家具整体风格表现为结构简练,线条明快流畅,有一种素雅的美感。同时,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使它每个细节的结构都精致而合理。元朝蒙古人的粗略,到了明朝得到改变。这不仅在于汉民族固有的细腻,还在于它传承于士绅阶层中的那种文化气息。不喜欢繁缛,这暗合了文人阶层在一个更高层面的审美意趣。当时,时尚的室内陈设是朴素简洁,疏落有致。 榫卯精密,是明式家具的第三特征。源于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榫卯结构,被运用到明式家具的制作中,并达到了应用自如的境界。其成果的取得直接来自宋代精湛的小木作工艺。入明以后,工匠们在硬木制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更能在性坚质细的硬木材料上,随心所欲地利用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明式家具构件之间,可以完全不用金属钉子,胶的黏合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所有组合连接全凭榫卯。

  清代家具

  在康熙晚期以前,清代家具承袭了明代家具的韵味。康熙晚期以后至雍正、乾隆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家具一改明代家具的风格,多以紫檀为主要材质;造型浑厚凝重,体型宽大;装饰富丽繁缛,常采取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雕、嵌、描金兼取,螺钿、木石并用。这种风格被后世誉为“清式家具”。清式家具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更趋向奇形巧制、繁纹重饰、豪华富丽,无论是结构的衔接,还是线角的转折,无论是雕刻镶嵌,还是描画绘饰,都不逊于明代,甚至有所发展,而且,清代家具在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方面也是颇为独到的,它保持了明代家具的某些优秀传统,并且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然而由于过分追求装饰,有时不免忽略了结构的合理性。清中期以后,挂销不做了,牙条和束腰也改为两根木料分做;到清晚期,不仅没有挂销, 连牙条的榫头也不做了,只靠用胶黏合,比明式家具的结构逊色不少。

  主要展品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提供

  值得介绍的是,此次主办方,除了大家熟悉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CANS艺术新闻》曾在2006年第7期专访过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此中心是“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项目的具体承办单位。而此项目是2002年开始由中国国家文化局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政府工作项目,主旨在于抢救中国流失海外及散落民间的重要珍贵文物。自该项目启动以来,截止到2006年5月,已累计实施了14个重大征集项目,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近2亿人民币,抢救征集了流散与海内外的珍贵文物204件,以及珍贵皮影文物6万余件。另一主办方是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恭王府自2003年6月开始筹建国家级的博物馆,2004年9月恭王府正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王府文物,每年自筹资金用于文物征集,至今已两年有余。截止到2006年9月,此中心共征集到文物307件套,接受社会捐赠文物70件套,接受社会捐赠现代艺术品13件套,为恭王府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文物基础。

  前文提到的美籍华裔曾佑和教授与德国人艾克博士,还有那本《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文、英文版),究竟有怎样的背景史事?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特别展出他们捐赠的藏品,相信又勾起读者对这段往事的追溯。《CANS艺术新闻》节录6年前在台北对曾佑和的专访,再次呈现艾克当年如何接触黄花梨到一心研究、撰写该书的背景及影响。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7090.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