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中国面对现实”展览批评

 2007年10月25日,在中欧国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冠名以《中国面对现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拉开帷幕。这当然早已经不是西方的首场中国当代艺术展,甚至不再是奥地利的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展,2006、2007两年不到,奥地利一个八百万人口的国家已经在它的五个城市举办了近十场颇具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热衷,早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现象,但似乎还没有多少中国人对此现象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正如当代艺术本身,在轰轰烈烈又混乱不堪的表象的下面,问题的实质还未完全露出水面。

  展览冠名“中国”,中国何指?“面对现实”,何种现实?话语者是谁?话语对象又是谁?这些也是值得揣摩的问题。如果说中国指中国人,显然不合适;如果说现实指中国现实,就差得更远。因为,显而易见,展览上的作品表现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某种现实,整体事物表象之沤沫,当然,还有艺术家个人内心深处的林林总总。

  展览定格在中国当代艺术,严格地说,形式上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规范;内容上,我们已经说过,一方面是关于世界范围内的、西方文明扩张的沤沫,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批判,具体地说,是对西方文明在中国扩张的批判,如刘建华的装置《义乌调查》,陈文林的雕塑,以及宋东的媒体作品《河流?》,这些构成展览的横线条。展览的纵向线条则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找到代表,内容是属于中国的,如张晓钢、方力君等的油画、岳敏君的雕塑和油画等作品,类似对潜意识的揭示,对梦魇的表现,但其艺术思维和创作手法都是西方的,具体地说,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借鉴,虽然刘建华用了水墨,但其创作思维取向并不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的轨迹,思维的角度和观察的视点更倾向于西方文人主义知识分子的传统,有鲜明的批判态度。所以,展览实际上是中国西方当代艺术展览。未尝不可,以前也常看“中国油画展”。无非是话语和语境的借鉴。

  中国人的话语权历来受限,语境也相当的狭隘,然而历史与社会在个人心灵上留下的斑斑烙印,在灵魂难以承受其痛楚的时候,总渴望以某种语言呼喊和诉说,西方当代绘画语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了中国,并为中国人中敏感群体的艺术家们形成了特殊语境。新的语言给人新的灵感和勇气,自由的表达和诉说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家中,已经久违两千五百年了,中国当代艺术以外来的“话语“遍地开花,并形成国际现象,并给艺术家带来财源滚滚,好事!但这是否是因为艺术的本身的价值,还是可以讨论的话题。毕竟,现代艺术如一杯盐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说,一百多年前的鸦片输入瓦解了中国人的身体,那么,今天西方大规模的现代艺术思潮涌入中国的抽象空间,可能正在瓦解中国人的精神。这不一定是危言耸听,但这确实是历史的无奈。中国人不得已用“外来语”诉说积淀已久的凄凉和义愤,是由于话语权的极端限制和语境的极度狭隘。

  自从孔孟理论成为圣训,成为中国人的伦常戒条,享受独尊地位以来,中国人就一直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份之下,中国的现实多少类似一个虚幻的、神经兮兮的世界,中国的社会也因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的伪理性的腐蚀和控制而变得毫无新陈代谢能力,完全无法更新自己的文化生命,社会的呼吸被这个体系所窒息,社会中的个体行为永远在被纠正,个体的思想一直遭到泯灭,以至根本不复存在,个体的任何感觉和意识都要放到圣训的放大镜下面接受检查,而这已经成为中国人遗传基因一部分。一个永远在被纠正的民族,其自卑感就像阿鼻地狱那样深!如果一个民族的精神流离失所,它的行为也将无所适从,进而也谈不上承受任何意识形态的冲击,以及冲击后的催眠。刻不容缓的生理需要将取代一切,成为这个民族存在的最高主宰。卡尔马克思发现资本的实质,但资本早已经主宰世界,并且已经腐蚀到人类最根本的价值——灵魂。今天的中国人都在拼着性命地赚钱,但对与性命息息相关的众多存在问题,却没有丝毫兴趣,中国人基本上丧失对精神的渴望,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追逐偶然利润和对死亡被动的等待。

  在西方,现代艺术从传统艺术中剥离出来,早已经不再是审美行为,然而,虽然离开审美,但其最终目的仍然应当是传播人道。复制文明中的垃圾,是垃圾的量子变化,垃圾在视觉世界无限制的猛增,对今天的世界、社会和人都产生巨大的不良冲击。有人说,通过对垃圾的艺术再现,人们会对垃圾变得敏感。其实,不断的重复荒诞,人们会最终忘记自然理性,继而失去批评的精神和能力。按照德国哲学家斯本格勒的预言,西方文化已经没落,那么,西方当代艺术就是在给自己准备坟墓,同时也给中国人布下了一个坑。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7484.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