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紫砂历史长河中,2010年5月8日只是再短暂不过的一瞬间。然而,历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经典细节堆叠而成的。
这一天,盛况空前的2010河南第二届紫砂艺术节在郑州国香茶城隆重开幕。大河鉴宝与紫砂艺术节组委会携手,同烹紫砂盛宴,邀请紫砂大师李昌鸿、顾绍培、吕俊杰做客“大师讲坛”,收藏大家张一成坐镇鉴宝,均陶掌门方卫明、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张玉 等聚首热论紫砂话题。
“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
5月8日下午,“大师讲坛”开坛。三位紫砂大师中,最年轻的新生代大师吕俊杰率先开讲。
光头、墨镜,吕俊杰的装扮,在儒雅的紫砂大师群像中,格外另类。一如他的壶艺,创新,再创新,透着股“越界”的神韵。3月10日,吕俊杰紫砂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紫砂人在这一艺术殿堂的惊艳首秀。
北京展览才刚落幕,吕俊杰又走上郑州讲坛。他的演讲题目是《传统紫砂文化如何与时代相结合》。“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昨天的创新就是今天的传统。”吕俊杰说,紫砂600年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代表人物,一代代薪火相传,才有了紫砂艺术今天的灿烂。
他认为,传统艺术一定要与时代同步,其审美取向要符合当代人的要求,无论是功能、艺术表现形式,都要能与时代共鸣,要活在当下。一件成功的作品是能与人对话的,有生命的。
“创新有可能走点弯路,但不创新只能是死路。”吕俊杰所言,乍听似乎是“盛世危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记者发现,紫砂艺术节上,年轻面孔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吕俊杰也说:“我这几年在全国各地行走,发现玩紫砂的收藏家趋于年轻化,传统国粹正在融入现代生活,这很值得高兴。但这也提出一个新课题:紫砂艺术必须要创新,它既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比如西方艺术的色彩、造型等,都可以借鉴利用。”
紫砂长河中的创新浪花
顾绍培的演讲题目是《紫砂艺术发展及现状》。他从不同角度勾勒了紫砂历史长河中那一朵朵瑰丽的创新浪花——
宋代时,紫砂制品是实用品而非艺术品。到了明代,时大彬改良制作紫砂的工具,让紫砂壶的造型有了质的飞跃,紫砂艺术的格局一下子大了。他发明的工具比如钜车、线杠等,传承至今。
康熙盛世的陈鸣远是有清一代的紫砂泰斗,被誉为“几百年才出一个陈鸣远”。他对紫砂艺术的贡献在于——兼容并蓄,从自然界汲取灵感,将种种物象洗练之后,融入紫砂壶中。陈鸣远将工笔和写意、具象和抽象完美结合在一起。
清末的邵大亨,是一个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人。他善于把复杂的东西简约化,因此他的壶风亦是大气、简练,一如明代家具的风骨。“大亨壶”的地位,自不必说。
清末陈曼生的出现,让紫砂界有了“文人壶”一说。文人介入紫砂壶设计,把紫砂艺术推向另一个高峰。陈曼生擅长书法、篆刻,他请杨彭年等名工制壶,自己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在继承传统方面达到极致,壶艺精益求精,自身文化修养极高。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把壶,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顾景舟可以说是当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
如今,紫砂艺术百花齐放,迎来又一个大胆创新的黄金盛世。其中,吕尧臣就是开宗立派的大师之一。他独创的“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堪与“黄金争价”。师承父亲,吕俊杰在继承和发扬家传“吕氏绞泥”的同时锐意创新,大胆将“壶外之功”提炼融汇于紫砂创作,形成了兼具古典浪漫气质和文人情怀以及现代时尚气息的独特风格。
李昌鸿则是壶风秀美,一把紫砂泥中糅进了诸多文化因子;顾绍培早期以花盆见长,之后转攻壶艺后,作品风格健硕,小中见大;何道洪的作品,干净利落中不乏凝重深厚……一位又一位紫砂大家的传承与创新,才让紫砂的历史长河奔流得更加五彩斑斓。
“高山赋流水,空谷觅知音”
李昌鸿的演讲题目是《紫砂收藏与鉴赏》。他的演讲内容,将聆听者的思路拉回到当下:究竟该怎样认识紫砂?怎样选一把好壶?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紫砂收藏?
凡事都有“道”与“术”两个境界,紫砂亦然。一位紫砂艺人,只要用心去做,总能做出一把技术上没有什么瑕疵的壶来。只是,如果想成为艺术品,拼的可就是艺术修为了。
藏壶之道,一如制壶。李昌鸿说,比如本届紫砂艺术节上的壶,可以说件件都是好作品,每一把壶,都是来寻找知音的。收藏壶的人,自己的文化水准多高,艺术修养多深,经济实力如何,决定了自己能找到怎样的“知音”。
吕俊杰也曾说过,“你只是买把壶,根据自己的实力买就是”,“一切不过是高山赋流水,空谷觅知音”。
从收藏与鉴赏大家张一成手中过的好壶无数,他坦言,好壶的踪迹,向来跟经济富裕程度密切相关。比如,明末清初,晋商有钱,好壶都在山西;清中期,徽商崛起,好壶又去安徽;清末和民国时,河南才有好壶。
郑州国香茶城董事长姬霞敏和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张玉骉等认为,新一波紫砂收藏热潮席卷河南,不外乎是中原文化传统与中原经济崛起双重引力所致。河南作为中国最北的产茶区,有着悠久、兴盛的茶消费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生活品位的提升,茶消费急剧升温,茶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紫砂为媒,河南艺术陶瓷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热议紫砂文化、畅论紫砂经济之外,熙攘的紫砂艺术节上,多少人围坐一起,管它什么壶,频频举杯,以茶代酒,惺惺相惜的朋友,齐齐醉倒在一壶清茗前。此情此景,正如《东方紫玉》中的一句歌词:“终身托付的知己,朝朝暮暮;肝胆相照的朋友,尽在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