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在中国设计艺术展”看点多 作者:鲁娜

 11位明星设计师携带独具特色的作品参展,11位文化界人士与设计师的一对一跨界对话,现代舞蹈与产品设计的互相诠释……12月20日,“在中国设计艺术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2号馆拉开了帷幕。



  展厅变身小剧场



  走进今日美术馆2号馆,记者发现一层墙壁已经变成凹凸有致的洁白陶瓷状艺术墙。沿着白色楼梯盘旋登上二楼,迎面即是来自香港著名设计师又一山人(黄炳培)的作品——《无常》沙发和《当下》。



  黄炳培曾以朴素的“红白蓝”三色诠释“香港精神”,创造了设计界的神话。在开幕式上,他依旧带着黑色圆框眼镜,穿着自己设计的浅灰色“当下”T恤:由浅灰和深灰的两件长袖T恤组成;在每件T恤的前后,分别印上中英文的“过去”和“未来”。用他的话说,穿上这件“当下”,在你的身后是很难回头去看的过去,在你的前方则是必须面对的未来。



  而作品《无常》沙发拼装前是茶几、纯白布艺的沙发和书架隔板,拼装后则是一副棺材。在展厅一边陈列的是已然拼接好的棺木,而另一边展现的是普通客厅里的“无常”沙发。“‘无常’是沙发,亦是棺材,是生,亦是死,坐忘并冥思。”开幕式上,在时而婉约、时而奔放的音乐中,现代舞者身着黑色雪纺裙和黑色丝袜,用舞蹈的方式诠释了这件作品。



  让展厅变成小剧场,用现代舞诠释设计作品,体现了策展人的独具匠心。在舞蹈家高艳津子看来,“如果设计给人的感觉是过日子,就不是成功的设计。”她更倾向于将设计理解为一种生活,比如本次展览中谢东的作品《褶皱》,就很好地表现了物品的流动性痕迹,互动使物品产生了生命感。



  除了黄炳培,本次展览还汇集了多相工作室、吕永中、谢东、叶宇轩、石川王杨毛娜、贾立、刘峰、oho-oho等中国设计界的明星。怀有不同生活理想、代表不同探索方向的设计师们围绕正义、尊重、爱、自由等主题,创作了《记忆凳》、《半木》、《森林一号》、《木梳家具》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这里,产品即艺术品,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被体验、被阐释。



  广场对话论设计



  策展人之一李德庚表示,“在中国设计艺术展”旨在关注中国设计的精神质量,展现具备独立性格、精神内涵和探索能力的生活艺术品。



  “Designing in China”译成中文,既可以是“中国设计”,也可以是“在中国设计”。“‘在中国设计’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定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与从民族主义出发的‘中国设计’划清了界限。”李德庚说。



  李德庚认为,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的飞跃、商业社会的形成、社会体制的转型,而当代设计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运动中展开的。因此,所谓的“中国设计”已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地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它已经是一个伪命题。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关注“在中国设计”的状态,探索它可能指向的各种未来。



  因此,本次展览刻意混淆了设计和艺术的界限,别出心裁地设定了许多情景:当文学、摄影、戏剧、电影、电视、出版、舞蹈、音乐……遇上设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一构思,被诗意地命名为“广场讨论”。



  在“广场讨论”中,主持人梁文道、梁冬、洪晃,现代舞者高艳津子,作家孙甘露,摄影家王小慧,纪录片导演杜海滨等11位文化界人士与设计师一对一展开对话,探讨“引发设计产品的精神品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每一组对话都由摄像机记录,并在展厅中用11台视听设备配以跨界对话的文本资料,一同呈现给观众。



  作为展览主办方,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告诉记者,该馆正在着力推动艺术与设计的联姻,筹建设计艺术中心和设计美术馆,预计将于明年开馆。艺术与产品,产品与生活,生活与艺术,在这家民营美术馆中,将有更多的精彩和观众分享。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925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