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讲求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和错落有致的章法,而且讲求笔画的变化。孙过庭有“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之述。
对于初习书法的少年儿童,如何教他们真正理解笔画间的变化呢?
一 同一笔画间的变化
看似一样的笔画,实则蕴存着运笔间的变化,形体间的变化,墨色的变化。如柳体字的长横写法,运笔有逆锋顿起、中锋提行、回锋顿收等变化,这样的运笔就形成中间稍细、两头稍粗的形体变化和中间淡两头浓的墨色变化,如千里阵云而富有弹性。同一笔画在不同位置,更不能雷同,而应讲求“同笔异法”,如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第七行的两个“一”字,前者逆锋起笔,收笔时锋芒外露;后者顺锋起笔,收笔时锋颖内藏。教学时,教师不妨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双钩其笔画外形、运笔过程等进行讲解,然后在宣纸上示范,给学生建立表象,最后让他们动手临摹。
二 不同笔画间的变化
不同的笔画,不仅表现在其名称的不同(如横画与竖画),墨色、笔画粗细的不同,而且要讲求其相互的取势、斜正、呼应等不同。如柳体字中的“十”字,横画长细、竖画粗壮;横画左低右高,与水平线形成一定夹角,竖画与水平线垂直;横画回锋收笔与竖画起笔呼应、竖画顺锋空回收笔;横画稍向右上充满动感,竖画垂直饱满以求稳定。教学时,教师除讲述外,还应认真示范,并在黑板上画出水平辅助线、垂直线、横画收笔与竖画起笔间意断丝连的辅助线等。
古人论书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豪芒。”对这一微小变化的教学,要重点讲解,认真示范,注重学生的理解。学生只有在长期的练习中求变化,才能在无序中达到有序,形成一种定势,作品就能变化多端、气韵生动而有势,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所谓远观有其势,近看有其质的目的。
来源:《书法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