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术作品网 > 建筑网

金文及其临写技法十讲(之三)—— 周毛新

《墙盘》为西周中期恭王时期的作品,盘高16.2厘米、深8.6厘米、口径47.3厘米,铭文在腹内底部,有18行,共284字。该盘为当时微氏家族中名叫“墙”的为纪念其先祖而制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故又称《史墙盘。》
《墙盘铭》点画圆匀、粗细相近,肥笔重团消失,装饰意味明显弱化,体现出明显的“书写化”倾向;结字端庄工稳,意态典雅,体态遒美清丽;章法纵横成象、行列疏朗分明,加之字数较多且字口清晰,故历来被视为学习篆书的优秀范本。
临习该铭应当如何把握呢?我以为首先还是笔法。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笔法”实际上是一个后起的概念,先秦人写字当时大概也没有想过有什么“法”,至今也没有发现有关用笔的只言片语,因此,可以这么说,他们当时写字无所谓什么“理论指导”,只要写字“熟练”,既是“高手”;也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能得到多数人或统治者的认可也就是“美”。那么,是不是先秦人写字就真的是“无法”或没有“审美”标准呢?答案是否定的。应当说尽管他们当时受历史的局限,还不可能将“法”和“美”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但“法”实际上已存在“熟练”之中;“被认可”其实就是当时崇尚的“美”。因此,当代人临帖可以说没有现存“答案”,而只能在借鉴前人笔法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古代遗迹的解析来获得相应的笔法。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客观尊重历史,而不能凭主观臆断将今人笔法强加古人;二是在心态上要贴近古人,而不能以今人“想法”去揣度古人,这就如同影视中的“古妆戏”演员必须脱去“本色”,进入“角色”,才能演“象”一样。作为临摩金文(包括其它法帖),同样需要进入“角色”,方能从中体悟到“古法”,得古人之“气息”,这是临习金文(尤其初学者)首先应当注意的。
根据本人的实践体会,我以为临习《墙》应把握以下几点:
1,笔法。该铭线条粗细大致相近,首尾统一,笔势完全呈现“写”的态势,没有丝毫做作之笔。线质含蓄、凝练,厚重而富有韵致。因此,用笔既要有力度,又要注意畅达,“涩味”不可过重。具体讲,起笔应锋尖反向轻轻落纸,然后顺势转朝行笔方向,使笔毫呈“中锋”状态,再力贯锋尖,提笔运行。行笔不宜过快,提按起伏更不能过大,这种笔法有点近似于甲骨文的“尖锋圆颖”,只不过头部更加厚实、线条也更内含罢了。收笔应逐渐收锋上提,不宜过猛,力驻锋尖后,再继续下一个落点。需要注意的是,临习此铭应当笔沉墨实,笔笔“走”到,千万不要写来轻飘、滑浮,但也不要将它当作“玉箸篆”对待而使线条程式化,而事实上作为“写”,即便是“秦小篆”,也不可能每一个点画的“头部”全都一个样,线条的粗细也完全“等匀”,而应当有其自然的细微的变化;
2,结字。初看此碑,似乎过于平正工稳,然细细揣摩便会发现该铭大有机巧,变化多端。1),字形变化。该铭字形并非齐整划一,等量齐观,而是各具其貌,生动多姿。如有的瘦长、有的方正、有的宽博、有的圆形甚至呈“三角形”;2),结构变化。不乏采用移位、挪让、变形、合字、夸张等手法使字势异常生动,妙趣横生;3),疏密变化。对于“合体字”,善于因字造型,大则任其大、小则任其小,使字内空间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另外,从“行气”上看,它的每一行的每个字并非正襟危坐、字字端严,而是让有的字间作“倾斜”状,因而使整个篇章在“静”的状态下又产生一种“动”的美感,这都是我们在临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值得借鉴的。
3,章法。纵成行,横成列,且字距行距稍大,布白显得宽疏空灵。但由于字势具有大小、欹恻、疏密的参差变化,因而使得严谨的行气无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动感,也使整个篇章在静态的字和自然流动的空间布白交织下,呈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因此,临写时除注意字势的生动多变外,布局应适当疏朗,切忌将字写来密集拥挤。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1/7/2019-09-18/50731.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