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用融会通达这4个字来概括刘大为营造的艺术境界,是出于我对他为人处事的观察与了解,更是由于他20多年来不同类型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融会,即融合之意。他的中国画作品立足传统、融合中西,熔工笔与写意技巧于一炉,自成一格;通达,即明白、顺畅之意。他的中国画作品,寓深刻之含意于通晓、明白的语言之中,兼有雅境和俗趣,可谓雅俗共赏。
少年时,刘大为跟随父亲支边内蒙古,定居包头。蒙古族豪迈粗犷的性格和大草原茫茫景色与其在故乡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反差。中原文化的儒雅与草原文化的雄健,滋养了他的心灵,培育了他的性情,对其成长和未来的审美取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68年,他进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接受中西融合型教育。毕业后,先分配到工厂接受“再教育”,后调入《包头日报》任美术编辑。他一面仰望精英文化和艺术,研习古今中外经典,磨练自己的技巧,收集素材,进行艺术创作;一面又饶有兴味地做群众性的美术创作:为报刊画插图、为大众创作连环画,既练就了他用艺术适应社会不同需求的本领,也锻炼了他能上能下能文能武“随和”的性格特征。在大学期间,他主修油画、水彩、水粉等西画门类,对工笔重彩、水墨等民族绘画样式也有所研习。他通过艰苦、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又有很好的笔墨功夫训练。“文革”后不久,他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于1978年以优秀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刘凌沧等大师。在此期间,他严格而深入地学习传统技法,研究古代画论和美学思想,名师高徒受益匪浅,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毕业后任职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7年任该系的系主任。他边教学边创作,结合教学与创作思考当前中国画创作面临的许多课题。